孙元良青年时期的留影:历经北伐等多役,晚年赴日经商,103岁离世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近代军事人才的摇篮,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诸多国共两党将领皆毕业于此。在黄埔一期近五百名学员中,有一位以高寿闻名的人物——孙元良,他以 103 岁高龄辞世,成为最后一位离世的黄埔一期生,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孙元良祖籍浙江,出生于成都。他的父亲曾担任知县,年近古稀之际喜得幼子。然而,在孙元良年幼时,父亲便与世长辞。尽管家庭遭遇变故,孙元良凭借自身的聪慧与勤奋,学习成绩极为优异。 青年时期的孙元良,相貌英俊,从那张黄埔军校求学时留下的黑白照片中,依然能清晰领略到他五官的帅气。 孙元良在文化素养方面颇具底蕴,报考黄埔军校之前,他正在北大预科班深造。从军校毕业后,孙元良初入军界便颇得蒋中正的器重。 然而,在北伐战争中,身为团长的孙元良却做出了令人失望之举,他无视军令,擅自撤退,这一行为激怒了蒋中正,险些被军法处置。客观而言,孙元良的军事能力中规中矩,并未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然而,在淞沪抗战时期,孙元良却实现了一次逆转。为阻击日军,他坚守闸北阵地长达 76 天,以顽强的抵抗赢得了赞誉。但好景不长,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南京保卫战中,孙元良故态复萌,再次擅自撤离。由于他的指挥混乱,致使手下官兵既无法渡江,又难以成功突围,惨遭日军大规模屠杀。经此一役,“逃跑将军”的名号坐实在他身上。 不过,几年之后,孙元良试图一雪前耻。他率领二十九军在独山顽强阻挡日军,虽未取得完胜,但成功遏制了日军侵略的步伐。孙元良的军事表现可谓起伏不定,时而令人刮目相看,时而又让人失望透顶,用“毁誉参半”来形容他再贴切不过。 到台湾后,孙元良未获重用,此后他前往日本经商,度过了相对安逸的晚年时光,最终以 103 岁高龄安详离世。孙元良的一生,是那个动荡时代的缩影,其军事生涯的跌宕起伏,不仅反映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抉择与命运,也为后人研究近代军事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突然叛变,杀害了三名战士,并带领六百人投敌。有人建议
【2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