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温州一老农来到金店,偷偷从怀里,掏出一本金册,想用它打个手镯,金匠正

常常说说 2025-02-22 12:01:37

1992年,温州一老农来到金店,偷偷从怀里,掏出一本金册,想用它打个手镯,金匠正要丢进炉里,突然发现,金册竟刻了不少古字!

金店门前悬挂着一个不起眼的招牌,招牌上的字有些模糊不清,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店内那一排排金光闪闪的首饰、手镯、耳环等。

金店的老板陈波,是一名熟练的金匠,年约四十,性格沉稳,做事严谨。

他已经经营这家店多年,生意稳定,一天,陈波正在和一位顾客,商量手镯的款式,突然门铃响了,门被推开了。

走进来的,是一位老农,看上去六十多岁,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布衣,身上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泥土气息。

身上穿着朴素,脸庞清瘦、苍老,眼神却十分坚定,他进门时,低头轻声说了句:“这里可以打手镯吗?”

店员一愣,抬头打量这位老农,陈波转过头,瞄了一眼这位不速之客,微微皱眉。

一个看起来并不富裕的老人,进来要做金饰,他的衣服很普通,手上没有任何珠宝装饰,看不出有什么富贵之象。

“您要做什么样的手镯?”陈波问。

“我有一些金子,想要打个手镯。”老农低声说着,眼中没有太多的要求,只是看起来有些急切。

“好,您先坐,我去拿些样式给您看看。”陈波示意店员去准备,自己继续处理眼前的生意。

老农站在店里,环顾四周,目光中似乎带着一种不经意的好奇。

片刻之后,店员拿来几款,常见的金手镯样式,摆在桌子上。老农轻轻摇头,显然不满足:“我想用这些金子做。”他慢慢从怀中掏出一本精致的金册。

这本金册被精心包裹着,看上去很古老。

陈波心中一惊,这金册不普通,似乎有些年代,金册被递到陈波面前时,他还是忍不住仔细端详。

这本册子有些厚,边缘已经磨损,封面上却依然能看到一些,模糊的雕刻痕迹。

质感异常厚重,似乎并非普通金属。

“这是……?”陈波皱眉,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本册子的来历。

“这是我家祖传的东西。”老农没有多说,只是平静地继续道,“我家有几代人都在这附近生活,年年下来都过得清贫。直到我偶然从一位老朋友那里得知,这本册子原本属于一位,古代贵族家族的遗物,曾是流通货币之一。”

陈波听着老农的解释,心中充满了疑惑,脑海中涌现出无数个问题。

这本金册看起来不像普通的金属制品,它的外表显然,经过了岁月的磨砺,气息中散发着一种古老的氛围。

老农所说的“贵族遗物”和“流通货币”,更是让陈波感到不可思议。

他伸手接过金册,轻轻翻开,突然眼前一亮——册子内部的金属上,竟然刻着一些奇怪的古文字。

这些文字显然,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似乎有些年代感。

陈波看到字面时,心中震惊,他已经意识到,这并非普通的金册,极有可能是某种文物,甚至是流通的贵族货币。

“这是什么字?”陈波忍不住询问。

老农轻声答道:“我不太懂这些字的含义,但那位老人告诉我,这些字代表着古代的一种货币——‘叶子金’。它曾经是南宋时期,贵族用来交换商品和支付账款的货币。很多古物在岁月中流失了,这册子一直留在我家。”

陈波的心跳加速,作为金匠,对金属有着敏锐的触觉,对古文物的认识不深。

金属和古老的文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价值,这本金册可能,不是普通的金饰品,是历史的见证者。

于是,他决定将金册,送到温州市的文物局去鉴定,以确保它的真实性。

几天后,温州市的文物局,通过专业鉴定得出结论:这本金册正是南宋时期的“叶子金”之一。

这些“叶子金”原本是流通的货币,在宋朝灭亡后,逐渐被遗弃或销毁。

能够保留下来的物品极为稀有,成为了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的珍贵资料。

金册的价值,远远超出陈波的预料,为了确保它不被遗失,文物局将其收存,决定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陈波没有拿到,自己想要的金手镯,也没有将金册熔化成金条,老农的这段经历,也因金册的身份被历史所铭记。

在此之后,老农未曾再出现过,有人猜测他可能带着那本金册离开了温州,或是将它转交给了家人。

陈波继续经营着自己的金店,再也无法忘记那个平凡的老农,那个拿出金册的瞬间。

他常常坐在店里,回想起那天发生的一切,那本金册,似乎是他一生中,见过的神奇的物品。

直到后来,文物局将“叶子金”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之一,在浙江博物馆进行展示。

那本金册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带着它的故事和岁月的痕迹,被世人所铭记。

0 阅读:893
常常说说

常常说说

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