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侦察兵突袭越军哨所,却不知路上是否有地雷,这时,连长看了一眼路上的马

平南 2025-02-22 17:08:05

1984年,侦察兵突袭越军哨所,却不知路上是否有地雷,这时,连长看了一眼路上的马粪:“是新鲜的,这条路没有埋地雷!”

1984年4月,我军收复老山后,越军还不老实。

除了明面上发起反扑,越军还派了大批特工,让他们袭扰我军驻地,越军特工的袭扰,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比如有一次,越军特工竟把我国从国外进口的一部先进炮侦雷达炸掉了。

事后,我军高层坐不住了,他们认为,越军特工太嚣张,必须给他们一点教训才行,绝不能让类似的事情再发生。为此,我军从各军区抽调精锐,组建了侦察大队,专门用于对付越军特工。

孙建国是第3侦察大队3连的连长。当时,第3侦察大队3连,是由武汉军区54军160师组建的。

对组建侦察连奔赴老山一事,160师很是重视。

于是,160师就以师侦察连为基础,又在全师范围内征调骨干,让他们加入第3侦察大队第3连。

这个汇聚全师精锐的侦察连,就由师侦察科长王佑铭管理和指挥,但3连的连长,由孙建国担任。

侦察3连组建后,就奔赴老山,并在老山接受了3个月的临战训练,到了1984年9月,其他侦察大队都已经相继开张。王佑铭、孙建国都不甘心落后于人,他们想要尽快地打响属于3连的第一仗。

经过侦察,侦察3连锁定了844高地。

据悉,844高地有一个越军哨所,哨所的越军大概有10余人,王佑铭、孙建国经商议,决定端掉这个越军哨所,当然,端掉越军哨所并非难事。

但两人的真正目标,是捕俘。

在老山轮战期间,击毙敌人,不一定能立功,但如果能活捉越军,那肯定是大功一件。

因为俘虏的用处很大,通过审讯,我军可以从越军俘虏口中获取很多有用信息,进而了解越军的最新动向,甚至还能扩大战果。因此,上级首长就鼓励各侦察大队,要多抓俘虏,抓的俘虏越多越好。

这次,侦察3连的目标,是在端掉这个越军哨所的同时,尽可能地多抓俘虏,所以才会全连出动。

到了844高地后,侦察科长王佑铭、3连长孙建国都迫不及待地带着捕俘组出击,两人都想抓几个俘虏回去。很快,3连就到了哨所的正面。

在越军哨所正面,有一个游动哨。

因越军哨所居高临下,从正面发起袭击,很难不被越军发现,王佑铭、孙建国一商量,决定从哨所侧翼迂回过去,看看有没有机会接近这个哨所。

迂回到了哨所侧翼时,王佑铭、孙建国等人在玉米地旁边发现了一条直通越军哨所的道路。

这条道路并无敌人,但没人敢走,因为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越军很可能在路上埋下地雷。

因这条道路比较平坦,距离越军哨所又不远,如果组织排雷,容易被越军发现。正当众人犯了难的时候,连长孙建国却看到了不远处有一团马粪。

孙建国似乎想到了什么,就摸了过去,还用手扣了一块马粪闻了闻,闻完后,孙建国兴奋地说:“这是新鲜的,落地不久,说明不久前,有人牵着马从这条路经过,这样看来,路上没有地雷。”

听说路上没地雷,是安全的,众人的胆子顿时变大了,孙建国亲自带了几个捕俘组的战士,悄悄摸到了这个越军哨所附近。

经观察,孙建国发现,这个哨所是用毛竹搭建的,地板悬空,下面有近半米高的防潮间隙。

孙建国就找了一个没有越军哨兵的方向,带了两个战士悄悄溜到了这个防潮间隙中躲了起来。

在这里,孙建国还能听到毛竹屋的越军在喝酒打牌的声音,听到这些声音,孙建国心中一喜,他没想到越军的警惕性这么差,对我军来说,这正好就是一个端掉越军哨所的好时机。

于是,孙建国就对着侦察3连的战士比了比手势,通过手势向战士们说明越军哨所的情况。这时已是晚上,孙建国决定再等等,等到哨所的越军陷入熟睡了,再发起进攻,这样的话就可以减少伤亡了。

到了半夜,孙建国听到了阵阵呼噜声,就看向了不远处的3连战士,示意他们可以动手了。

侦察3连的战士早已按耐不住,收到连长孙建国的信号后,众人立即干掉了越军哨所的哨兵,然后分头冲进了越军哨所,将熟睡的越军逐个击毙。

这次战斗,前期的准备时间很长,为了摸清楚越军哨所的情况,侦察3连花了三四天时间。

结果,战斗打响后,侦察3连在王佑铭、孙建国的带领下,只用了58秒,就迅速结束了战斗。

越军哨所内,共有13名敌人,有12人被击毙,余下1名越军被打伤,并成了侦察3连的俘虏。

而侦察3连,则没有一人伤亡。

可以说,侦察3连的这次行动,圆满成功。

王佑铭、孙建国和战士们都很高兴,因为除了击毙了12名越军外,他们还抓到了1个俘虏。

但返回驻地后,所有人都傻眼了,因为他们好不容易抓回来的这个越军俘虏,伤势太重,带回来没多久,就没有了呼吸。他们的捕俘任务,并没有完全成功,尽管如此,孙建国也是被记一等功,18天后他还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35周年国庆观礼。

0 阅读:159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