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西康军区司令员刘忠,听说母亲尚在人世,就带妻子回家探亲,回家后,他见原配也在,顿时大吃一惊:“你怎么也在?”
开国中将刘忠是福建上杭人,1906年出生。
在刘忠的老家附近,有一户姓王的邻居,此人与刘忠的父亲关系莫逆,一度结拜为兄弟。
1908年,这户姓王的人家生了一个孩子,但这个孩子是一个女婴,重男轻女的王家就比较嫌弃,甚至想把这个女婴扔掉,关键时刻,刘忠的父亲站出来阻拦,还说想和王家结为亲家,亲上加亲。
王家家主听完,这才冷静下来,他给这个女婴取名为王四娣,还同意让王四娣与刘忠定下娃娃亲。
因为刘家已经认定了王四娣就是他们的儿媳,在王四娣很小的时候,他们就非常照顾王四娣。
由于刘家、王家常有来往,年幼的刘忠就和王四娣一起玩耍,两人称得上是青梅竹马。
1924年,18岁的刘忠娶了16岁的王四娣。
婚后,刘忠和王四娣还是非常恩爱的。
如果没有意外,两人或许可以白头偕老,共同度过余生,但到了1929年,意外出现了。
当时,革命队伍途经闽西,并在当地进行了宣传。
这时的刘忠只有23岁,还算年轻。
听到动静后,刘忠出于好奇,就去听了宣传,对于革命队伍宣传的内容,刘忠深感认同,因为刘忠出身贫苦,这些年,他没少被地主恶霸欺负。
听说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专门教训那些欺男霸女的地主恶霸,刘忠就毅然报名参加了红军。
23岁的刘忠,由此成了红军的一员。
刘忠加入红军后,只能和妻子王四娣告别,王四娣心有不舍,但她知道,丈夫干的是大事,她身为刘忠的妻子,不该阻拦,而是应该全力支持。
所以王四娣不仅没有反对刘忠参加红军,也会尽可能地帮当地的革命队伍做一些事情。
刘忠参加红军时,因闽西属于苏区,红军还在当地打土豪、分田地,这样,王四娣的生活非但没有变坏,还有所改善。而且,刘忠在闽西一带活动,有时候也能抽出时间回家探望一下王四娣。
几年后,苏区相继沦陷。
红军被迫长征,刘忠也跟随红军参加了长征。
而王四娣则留在老家,照顾刘忠的老母亲,但自从刘忠走了以后,就再没有给家里寄信,王四娣就不知道他是死是活。但当时,各种噩耗接连传来。
比如1934年10月,王四娣就听说,红军在湘江战役中损失惨重,8.6万人,被打得只剩3.7万。
见红军伤亡这么大,牺牲了一半有余,王四娣心中顿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她害怕自己的丈夫也在牺牲的人员之中,但这时的她,仍抱有一丝希望。
后来,各种不好的消息接连传来,有的说,刘忠在长征途中,被国民党的飞机炸死了,散播这个谣言的人,还说得绘声绘色。由于刘忠走了以后,一直没有与家里联系,渐渐地,王四娣和刘忠的老母亲就认为,刘忠或许真的已经牺牲了。
这时,王四娣还十分年轻,只有20多岁。
刘忠的老母亲早已将王四娣当成了自己的亲女儿对待,她不忍心看着王四娣年纪轻轻就守寡,就劝王四娣改嫁。但王四娣已经认定了她就是刘忠的媳妇了,哪怕刘忠真的牺牲,她也不会改嫁。
于是,王四娣就继续待在刘忠家里,替生死未卜的刘忠照顾他的老母亲,为此,她还吃了很多苦。
到了新中国成立时,不过40多岁的王四娣已经很沧桑了,但她依旧没有抛弃刘忠的老母亲。
而刘忠当年离开后,并没有牺牲,长征路上,刘忠带队浴血奋战,在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突破腊子口等战斗中,刘忠都有出色表现,为此,红一军团的首长还称赞他是“长征尖兵”。
因为忙于征战,刘忠没有时间顾及家人。
后来,当刘忠听说,红军走后,国民党对苏区进行了疯狂的血洗,屠杀了很多人,许多地方都是遍地白骨,千里无人烟,就心生不祥的预感,他怀疑他的老母亲和妻子王四娣,都可能被敌人杀害了。
而在征战过程中,刘忠还遇到了一个叫伍兰英的女战友,伍兰英的条件比王四娣好了很多,刘忠见到她以后,十分心动,就对伍兰英展开了追求。
俗话说,美女爱英雄,伍兰英对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刘忠也很有好感,于是,两人就成婚了,婚后,两人恩爱有加,并一起走过了余生。
到了1953年时,已经担任西康军区司令员的刘忠听说,他的老母亲还活着,就急忙回家探亲。
伍兰英想见一见这个婆婆,就和刘忠一起回老家。
到了老家后,刘忠不仅看到了老母亲,还看到了他的原配王四娣在喂猪,听说这些年,王四娣一直在等他,始终没改嫁,而他却另娶了妻子,刘忠就非常羞愧,伍兰英则上前热情地与王四娣交谈。
但探望完母亲后,刘忠就离开了,他继续和伍兰英生活,而他的原配王四娣则留在老家,替刘忠照顾他的老母亲,不过刘忠每个月都会给王四娣寄一笔钱,这笔钱既是生活费,也是对王四娣的补偿。
三防牛老大
钱是最解决问题的?
用户14xxx42
至敬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