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的钟期光,为何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三野的钟期光,一生有两大荣耀,一是1955年官封上将军衔;二是他有一个比他更加闻名全国、老少皆知的孙女--演员柯蓝。 我们一起来看看,钟期光为何1955年能官封上将军衔? 1955年的军衔评定,主要是考评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以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中服务的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为依据。 根据这四个方面来看,钟期光应该在中将与上将之间。 钟期光是彭德怀平江起义中成长起来的红军干部,红军时期最高职务为红十六师政治部主任,相当于副师或正团。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三年游击战。抗战期间,第一个职务是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政治部主任,相当于副团长。华中抗战期间,成为华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是谭震林政委的助手,之后也成为粟裕的黄金搭档。华中、山东合并,钟期光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是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唐亮的助手。由于华野司令员兼政委陈毅调中原局、中原军区工作,第一副政委谭震林长期在华野山东兵团协助许世友司令员领兵作战,华野第三副政委宋任穷在外任中共豫皖分局书记,华野参谋长陈士榘和政治部主任唐亮长期在外领兵作战,苏华野总部实际上只剩下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粟裕、副参谋长张震、与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因此,钟期光实际上成为粟裕在华野政治工作上的重要助手。 其一,从华中到华东,钟期光全程参与了解放战争期间粟裕指挥的重要战役,是粟裕不可或缺的黄金搭档。 其二,钟期光领导下的华野政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也让以第二副政委代理政委职务的粟裕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战略指挥上去。例如,粟裕素来以打险仗闻名全军,但部队伤亡也十分厉害。为了解决华野兵员补给问题,钟期光在其起草的《攻济打援的政治工作指示》中,明确提出“随俘、随补、随打”的扩军方针,这一扩军方针受到教员及中央军委的重视。 由此可见,钟期光虽然没有太多实际领兵作战的军事成就,但他在华野的政工成就相当于二野的张际春(二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和四野的谭政(四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革命贡献无比卓越。因此,1955年授予其上将军衔,是对军队政工干部及其本人的充分肯定。
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突然叛变,杀害了三名战士,并带领六百人投敌。有人建议
【2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