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变脸邀访美,中方这招让白宫懵了
懂王的字典里,永远只有施压,施压,再施压。
如果施压一次没用,那就再来一次,压力再给大一些,直到极限施压。
不过呢,当这个极限施压遇到东方的太极推手,那就再一次被碰得鼻青脸肿。
2018年如此,现在也是如此,未来,未来?老美还有多少资源留给未来?
这人那,前脚对华加税,加制裁,然后呢,遭到了这边的强力反制,那边的相关行业哀嚎一片。
实在无奈,懂王就在大洋那边赶紧喊话:“实在不行,就来美国聊聊!”
然而,我们外交部一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轻描淡写间将橄榄枝化为无形。
01 懂王的变脸
1. 自导自演的关税大战
2月初,特朗普政府高调宣布对中国加征10%关税,试图复刻对加拿大、墨西哥的“极限施压”剧本。
先举大棒,再诱谈判。白宫甚至放话“24小时内中方必来电”,不料等来的却是中国反制重拳:
对美液化天然气、煤炭等商品加税,并祭出出口管制、不可靠实体清单等组合拳,精准打击懂王背后的利益集团。
特朗普的“通话邀请”石沉大海,只能悻悻改口“暂时不着急谈”,硬生生把“施压戏码”演成了“挽尊现场”。
其实这些套路懂王七八年前都玩过了,这么几年过去了,懂王的外交交易艺术并没什么长进么。
2.主动邀请这边去访美
没法子,懂王眼看关税牌对中方还是没什么用,反而还踢到了钢板上,懂王火速调整策略。
2月19日,他在空军一号上放风:“期待中方访美,谈新贸易协议,聊TikTok问题。
虽未明确时间,但“指向性”极强,更暗示中方需承诺对美投资、购买商品以换取协议。
这一招看似放低姿态,实则暗藏玄机:既转移国内对航空事故、财务漏洞的注意力,又试图借“中国牌”提振政治资本,同时拉拢俄罗斯形成“联俄抗中”假象。
可是,这么一个毫无信誉可言的人,和你谈多少事儿有时都没用,别和你谈完了,代表团还在回国的飞机上呢,你脸一抹又变卦了。
懂王啊,你要知道,有时候你在大洋彼岸那边演来演去,这边都懒得多看一眼。
3. 懂王想要什么?
懂王的“访美邀请”,背后也是有很多压力,顶不住了。
老美的经济其实已经顶不住了,现在面临通胀、债务多重压力,急需中国扩大进口缓解贸易逆差;
老美呢,想用TikTok议题施压,试图遏制中国科技崛起,同时要求中方在半导体等领域让步;
另外,让中方这边的人来访问,然后呢再通过这段时间的美俄互动,制造一些“联俄”烟雾弹,试图分化中俄合作,又搞阵营对抗那套老把戏。
02 中方的太极智慧
面对懂王的“热情邀约”,中国外交部淡定抛出12字箴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短短三组词,却暗含三重深意:
1. 谈可以,但得按规矩来
中方的回应看似“外交辞令”,实为亮明底线:
关税大棒免谈:美国若继续单边加税,任何对话都是空中楼阁;
核心利益不让:TikTok问题早有定论,中国不会接受“数字霸权”胁迫;
平等对话优先:“从实力地位出发”的老套路,在中国这里行不通。
2. 你打你的关税,我打我的“组合拳”
中国早已不是2001年入世时的“新手”。面对美方施压,中方反击精准且高效:
关税对等回击:美方加征10%,中方反制清单覆盖能源、农业、科技等关键领域;
产业链自主可控:稀土出口管制、不可靠实体清单,直击美国制造业软肋;
国际规则维权:向WTO起诉美国违规,抢占道义制高点。
3.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王毅外长在慕安会的表态堪称点睛之笔:“中国人不信邪、不怕鬼,要打贸易战我们奉陪到底!”
就算面对美西方的全面合围式施压,他们也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毫不畏惧。
毕竟,底气摆在那边。
在内循环韧性方面,我们有14亿人口市场、全产业链优势,足以对冲外部冲击;
在外交朋友圈方面,包括俄罗斯、欧盟、东盟、非洲拉美等等力量加速向中国靠拢,美国难再“一呼百应”;
在决心上,面对美方挑衅,我们可以确保反制措施快、准、狠。
03 懂王的“离间”与中俄的“信任
懂王的“外交连环拳”看似眼花缭乱,实则漏洞百出:
美俄虽在利雅得会谈中达成四点共识,但乌克兰问题、北约东扩等根本矛盾未解。
普京直言“会晤需充分准备”,摆明不信任特朗普的即兴承诺。
更何况中俄已签署《2030年前经济合作规划》,战略协作“铁板一块”,岂是特朗普几句甜言蜜语能撼动?
欧洲对美俄走近深感不安,德法公开批评美国“出卖乌克兰”;
日韩担忧中美对抗殃及自身,加速推进“经济去风险化”。
懂王的“美国优先”正将盟友推向中国怀抱。
发展中国家目睹中美博弈,愈发看清“霸权逻辑”的危害。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获百余国支持,反衬出美国“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过时。
04 未来展望
懂王的“访美邀请”可能引发三种走向:
1. 各退一步,重启谈判
若美方暂缓加税、取消科技制裁,中方或愿在气候、禁毒等领域合作。
但以特朗普的善变性格,此场景概率不足三成。
2. 对抗升级,博弈长期化
特朗普若执意加码关税,中方必然扩大反制。
全球供应链动荡、通胀加剧将成常态,但中国手握稀土、市场两大王牌,持久战优势明显。
3. 战术缓和,战略竞争
最可能的情形是双方在局部达成协议(如农产品采购),但科技战、地缘博弈持续升温。中美关系进入“竞合交织”新常态。
总之啊,核心就那八个字: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面对懂王的“扑克脸”,中国始终以“太极拳”应对:你加税?我反制;你邀访?我提条件;你联俄?我扩朋友圈。
这场博弈没有“一招制胜”的绝杀,唯有“以正合,以奇胜”的智慧。
未来无论风雨如何,中方的底牌始终清晰: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