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彭德怀得知陶峙岳即将进京,便半开玩笑地对毛主席说,一定要请他吃一顿红烧肉。毛主席笑着回应:“他连蒋介石的饭都吃过,如今又要吃我毛泽东的饭,这下可有得比了!”
1950年的春天,北京。
陶峙岳这位从新疆起义过来的国民党将领,心里像揣着个小鼓,咚咚直跳。他要去见的,是毛主席,那位带领穷苦大众翻身做主的新中国缔造者。
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和陶峙岳想象中的场景完全不同,没有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也没有让人喘不过气的官僚做派。
毛主席就像一位邻家大叔,跟他唠起了家常。从新疆的风土人情,聊到未来的发展蓝图,毛主席话语间流露出的真诚和信任,让陶峙岳心里热乎乎的。
他知道,自己这条路,走对了。 这种感觉让陶峙岳想起二十年前的另一场会面。那是1930年的3月,他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少校,因为在芜湖立了功,被火速召到蚌埠,在蒋介石的专列上接受“召见”。 那场面至今想起来都让陶峙岳感到压抑。荷枪实弹的士兵,戒备森严的车厢,还有蒋介石那一身笔挺的军装,无不散发着一种威慑力。
年轻的陶峙岳,大气都不敢出,头都不敢抬。 蒋介石惜字如金,问了几句陶峙岳的教育背景,得知他是保定军校毕业后,居然带着一丝责备的口气问他为什么没去黄埔,这让陶峙岳心中刚刚燃起的热情瞬间熄灭。
全程,陶峙岳都像一个等待审判的犯人,除了“是”,几乎没说过别的话。 匆匆结束的会面,蒋介石那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像一盆冷水浇灭了陶峙岳心中对这位“党国领袖”的最后一丝敬仰。
他开始怀疑,自己追随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信仰? 一个高高在上,一个平易近人。一个让人敬而远之,一个让人如沐春风。陶峙岳亲身经历的这两次会面,对比是如此鲜明。
两位领袖,两种风格,也预示着两个时代的命运。
人心向背,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历史的选择,其实早已写在了每一个细节里。而陶峙岳将军的最终选择,也早已在这两次会面中埋下了伏笔。 这段往事在网上引起了热议,许多网友都分享了自己或身边人与不同领导接触的经历。
有人说,自己的老板也像蒋介石一样,总是高高在上,让人喘不过气;也有人说,遇到过像毛主席一样平易近人的领导,让人如沐春风。
其实,从这两位历史人物对待下属的不同态度,我们也能看出一些职场相处之道。
领导的风格确实会影响团队氛围,但作为下属,如何调整心态,积极沟通,也是很重要的。
毕竟,职场上不可能每个人都遇到完美的领导。
陶峙岳的经历,或许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一种选择吧。如今我们身处的时代,又需要什么样的领导者呢?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的看法,一起聊聊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