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打死也不会想到,最终打破芯片技术壁垒的,居然是一位年过八旬、头发花白的老太太,从2018年起,她老人家每年为国家节省了2万亿,相当于整个杭州一年的GDP。 来源:深蓝财经 黄令仪出生在1936年的广西南宁,这时的中国正在经历战争的洗礼,日军的炮火让她的童年充满苦难。在躲避轰炸时,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同胞被炸死,那时的她就在想要是我们国家变强大了是不是就不会这样 了,此后,她带着这份信念努力学习,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开始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1958年,在她从清华毕业后便进入了中科院计算所工作,当时,中国计算机事业刚刚起步,在简陋的环境里,她参与了我国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的研制,负责逻辑设计和物理实现,于是她开始接触芯片。后来的几十年间,她又陆续参与了109丙机、757机等项目,见证了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芯片堪称现代工业的“皇冠明珠”,是电子设备的核心关键。多年来,美国凭借在芯片技术上的先发优势,对我国筑起高高的技术壁垒,通过技术封锁、限制出口等手段,妄图遏制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于是0为了缩小差距,国家派黄令仪去国外学习先进技术。 在国外,她深刻感受到了技术差距带来的刺痛。国外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被严格保密,中国科研人员根本无法接触核心技术。但黄令仪没有气馁,她在有限的学习机会里,尽可能多地收集资料、学习经验。 回国后,黄令仪全身心投入到国产芯片的研发上。她带领团队每天挑灯夜战,面对一次次失败,始终没有放弃。 终于,在2002年,龙芯1号诞生,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通用CPU芯片,标志着中国在芯片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此后,黄令仪又带领团队陆续研发出龙芯2号、龙芯3号,性能不断提升,逐渐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2018年,已经82岁高龄的黄令仪依然坚守在科研一线。此时,她所研发的龙芯芯片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外汇。据估算,每年节省资金高达2万亿,这一数字相当于整个杭州一年的GDP。她的成果打破了美国的芯片技术垄断,让中国在芯片领域拥有了自主可控的能力,不再受制于他人。 谁也没想到,打破这一坚冰的,竟然是一位将近八十岁的老人,黄令仪的一生,是为芯片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在荆棘中开辟出一条道路,让中国芯片在世界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 这也告诉我们,年龄从来不是奋斗的阻碍,只要心怀梦想、坚守信念,就能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她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 ,她的精神也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为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奋勇前行
如果说deepseek是给英伟达的当头一棒,那清华团队的ktransformer
【6评论】【48点赞】
静以致远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