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飞行员徐道追敌,开炮时发现无弹药,便请求撞向敌机。指挥员收到后,事关重大,为难起来,表示要向上级请示:“待命行动!”徐道紧张地等待着,不断发出撞击请求,塔台仍然回应:“继续待命!” 在冷战时期,世界两大阵营的紧张关系渗透到了各个层面,空中对峙成为了常态,尤其是在敏感的苏北空域,敌机频繁侵扰中国领空,执行侦察任务。1963年,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徐道成为了这一看不见的战争中的一员。 当时,徐道所在的空军基地时常迎来紧急集结的警报,特别是在敌机出现时。一天傍晚,雷达屏幕再次显示了敌机的踪迹。这是一架P-2V侦察机,已经多次进入该区域的空域,令空军人员高度警觉。随着警报响起,徐道和他的战友们迅速装备完毕,第一时间进入了战斗状态。 按照指挥塔台的指示,徐道驾驶战机升空,进入了即将黑暗的夜空。进入夜空后,徐道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敌机的威胁,还有极为复杂的飞行环境。 黑暗的夜色和不稳定的气象使得敌机的位置变得难以确定。然而,地面指挥员提供了关键信息,给了徐道精准的坐标数据,这帮助他成功锁定了敌机的方位。 同时,我方的轰炸机通过投放照明弹,为战场提供了照明,虽然在夜晚的情况下照明弹极大地帮助了识别敌机的准确性,但它们的强烈光芒也影响了攻击的精度。 面对这一挑战,徐道并没有气馁,他决定以更接近的距离进行攻击。尽管敌机的反应迅速,但他坚信只要能够缩短距离,便能完成击破。 随着距离的接近,徐道调整了飞行角度,做好了迎接敌机的准备。眼看着机会即将到来,徐道却突然发现,机舱中弹药已经耗尽。敌机依旧在他的视线中快速逃逸,时间所剩无几。 随着空战的激烈进行,徐道逐渐找到了敌机的"命门"。他稳住阵脚,飞到有利位置,准备发射最后一枚致命的穿甲弹。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徐道突然发现炮弹已经打光了!方才激烈的交火早已耗尽了弹药,而此时敌机却趁机加速逃离。 眼看来之不易的战果就要丢失,徐道心急如焚。他回想起航校教官的话,要求学员们要时刻注意弹药储备。可惜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徐道目光扫过战机的每一个角落,思索着有什么办法能够阻止敌机逃跑。突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极其大胆的主意——驾驶战机与敌机相撞! 徐道深吸一口气,向塔台请示:"报告指挥部,弹药已经用尽,请求批准与敌机相撞!"指挥部的同志们听到这个请求,无不倒吸一口凉气。他们不是没听说过此类事迹,可如今这样的请求就在眼前,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一方面,大家都渴望击落敌机、保卫领空;但另一方面,战友的生命安危同样至关重要,绝不能轻易放弃。 塔台内,一阵沉默。指挥员们面面相觑,交换着眼神,似乎在进行着无声的讨论。这种事关重大,他们实在无法做出决定,只能紧急向上级请示。而在万米高空,徐道正焦急地等待着指示,一边紧追敌机,一边一遍遍呼叫塔台:"我已经锁定了目标!请尽快批准撞击!" 然而回答他的,只有一次次让人失望的"继续待命"。徐道感到万分沮丧,照明弹的时效已经接近尾声,再不采取行动敌机就要逃之夭夭了。他不断调整机位,努力将敌机保持在最佳攻击范围内,同时心中默默祈祷着上级能够尽快批准。 最终,随着照明弹熄灭,上级的最后指示也随之传来:"不得批准同志的请求,立即返航!"徐道怅然若失,他明白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敌机终将逃脱,意味着自己与它擦肩而过。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但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他最后看了一眼渐渐远去的敌机,恋恋不舍地调转机头,向基地飞去…… 徐道的飞机最终平稳降落在基地的跑道上,虽然这次任务没有完成,但他展现出来的勇气和执行命令的坚定态度,获得了领导和战友们的高度评价。他不仅冒着生命危险执行任务,也在压力下始终保持冷静。这种精神体现了飞行员的责任和对国家的忠诚。 几个月后,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徐道的战友王文礼在一次空战中击落了一架P-2V,实现了中国空军对这种机型击落的零的突破!当人们将王文礼簇拥在机场上,欢呼雀跃时,徐道却独自伫立一旁,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心中却也涌动着一丝说不出的惆怅。他在为战友高兴,却也在遗憾没能亲手完成这个梦寐以求的任务。这种复杂的心情,恐怕只有经历过生死搏杀的战士才能真正理解吧。 尽管没有取得直接的胜利,徐道所做出的贡献依然是不可忽视的。他的沉着冷静、严格执行命令,以及在复杂情境中的果敢决策,成为了我军精神的体现。
1963年,飞行员徐道追敌,开炮时发现无弹药,便请求撞向敌机。指挥员收到后,事关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2-24 15:39:21
0
阅读: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