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长出来表态了!当地时间2月23日,在基辅举办纪念俄乌战争三周年新闻发布会的之际,据福克斯新闻报道称,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就乌克兰局势发表了重磅声明 1、泽连斯基尽快坐到谈判桌前,因为与美国的经济伙伴关系对乌克兰至关重要。美国期待他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2、在任何冲突解决方案中,美军都不会驻扎在乌克兰。 截止目前,俄罗斯、乌克兰、欧盟和北约暂无回应或评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3日当天,据《基辅邮报》报道,泽连斯基对外表示,他愿意为了乌克兰的和平放弃总统职位,并希望可以用此来换取北约的支持或成员身份。 说点个人看法,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的声明和泽连斯基的表态,看似是两件事,但背后是一张紧密交织的国际政治网。先说海格塞斯的声明,核心就两点:一是逼乌克兰谈判,二是明确美军不会下场。这其实反映了美国对乌克兰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全力支持”变成“甩手掌柜”。 过去三年,美国给乌克兰画的大饼是“支持你打到恢复领土完整”,但现在直接泼冷水说“恢复2014年前的边界不现实”,甚至让乌克兰“别做梦加入北约”。这种转变的核心原因,是美国内部的政治经济压力。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优先政策回潮,国内经济问题(比如通胀和债务)让民众对持续援乌失去耐心,加上特朗普本人一贯的“亲俄疏乌”倾向,直接导致美国对乌克兰的战略收缩。 海格塞斯说“美国不会驻军乌克兰”,等于彻底断了泽连斯基对北约集体防御的幻想,逼他接受现实——要么妥协领土,要么孤军奋战。 而泽连斯基同一天抛出“愿辞职换北约支持”的言论,更像是一场政治豪赌。表面看是“为和平牺牲个人权力”,实际上藏着三重算计。第一,用悲情牌争取国际同情。乌克兰现在要钱没钱、要武器没武器,西方援助大幅缩水,连美国都开始谈“和平协议”,泽连斯基只能用辞职作为筹码,试图唤起西方“道德责任感”,尤其是让北约成员国产生“不能让英雄寒心”的舆论压力。 第二,试探北约底线。泽连斯基一直把加入北约当作护身符,但美国防长多次打脸说“不现实”,他此时提“用辞职换成员身份”,其实是逼北约表态——如果连这种条件都不接,相当于坐实北约彻底抛弃乌克兰,未来西方信誉将大打折扣。 第三,转移国内矛盾。战争打了三年,乌克兰经济崩溃,征兵年龄降到16岁,民众反战情绪上升,泽连斯基的支持率早已不如开战初期。此时提出辞职,既能塑造“为国牺牲”的形象,又能把战败责任推给“西方不接纳乌克兰”,可谓一石二鸟。 但这场博弈的残酷之处在于,双方都在“鸡同鸭讲”。美国想的是尽快抽身,让欧洲接盘乌克兰问题,甚至暗示“可以用乌克兰资源换和平”——比如特朗普提出的5000亿美元矿产抵债方案,本质上是要把乌克兰变成美国的“资源殖民地”。 而泽连斯基想的是“既要又要”:既要西方安全保障,又不愿割让领土;既要美国继续军援,又不想签卖资源协议。这种矛盾在最近的美乌稀土谈判中暴露无遗——美国要石墨、铀、锂,泽连斯基咬死“不能签让十代人还债的协议”,但转头又说“准备分享资源”,明显是在美俄之间走钢丝。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乌克兰正在沦为大国交易的筹码。美国防长提到“中国威胁”时不忘拉踩欧洲,要求北约国家把军费提到5%,本质上是借乌克兰危机强化对欧洲的控制,同时把中国塑造成假想敌来转移国内矛盾。 俄罗斯则趁美欧分歧加大攻势,一天发射267架无人机创下纪录,既是对泽连斯基的武力威慑,也是对美欧“和谈攻势”的回应——想谈可以,但得按我的条件谈。最惨的是乌克兰老百姓,成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泽连斯基说“和平需要整个欧洲和美国的力量”,但现实是欧洲连自己的天然气都得用卢布买,美国连军援都要用矿产换,所谓的“团结”早已千疮百孔。 这场戏演到最后,很可能是个“三输”结局。对美国来说,强行抽身会导致东欧安全真空,俄罗斯势力可能进一步西扩;对乌克兰来说,失去西方实质支持后要么接受领土割让,要么陷入长期消耗战; 对欧洲来说,被迫接手烂摊子却无力填补军事和经济缺口,只会加深内部裂痕。唯一可能的赢家或许是俄罗斯——如果乌克兰最终接受“中立化”,普京就能实现战略缓冲区的目标,但代价是长期被西方制裁。 至于泽连斯基的“辞职宣言”,更像是绝望中的行为艺术:一个演员出身的总统,在剧本写不下去时,试图用谢幕演出换取观众的掌声。可惜政治不是舞台,没有重来的机会。对此你怎么看?
乌克兰外长说了这样一段话,狠狠打了泽连斯基的脸!乌克兰外长瑟比加公开表示:“
【109评论】【7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