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崩盘启示录:从员工、供应商到车主的多面视角

巧绿谈汽车 2024-12-18 13:01:05

过去几年,中国车市不乏品牌破产或退出,但像极越这样轰轰烈烈的,还是第一个。

事实上,几乎从来没有任何一家车企崩溃得如此迅速。12月11日下午,夏一平召开内部全员会,宣布开启“创业2.0”阶段,并称公司无力缴纳11月社保。几小时后,团队宣布原地解散,只留100名左右的运维人员,5000余名员工的社保、公积金和裁员赔偿没有着落。而在此之前,少有员工听闻过解散风声。甚至在几天前,极越法务部还在发文“辟谣”。

一场突如其来的崩盘,不禁让人们感叹,中国车市的新一轮洗牌已近,而极越从兴到衰的过程,也激起人们莫大的兴趣——过去近一周,极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甚至可以说,这个品牌知名度和曝光量最高的时刻,竟然就是其被传“原地解散”之时……

创始人夏一平、基层员工、供应商、广大车主……从不同人的眼中,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有着截然不同的况味。

员工:70亿资金窟窿是怎样来的

尽管在外人看来是突如其来,在极越的员工看来,公司的“病根”早已落下。

某位早在2021年初就加入集度(极越前身)的员工,全程见证了极越从30余人的公司一路壮大,再到如今大厦倾倒。在他看来,当时的集度(极越)朝气蓬勃,所有人都打着鸡血燃烧自己,有人在群里提出问题,大家立刻都去想办法解决,让人感动。

对于极越来说,2023年无疑是个重要的转折点。集度原本想效仿蔚来的模式——由江淮代工,公司可以挂自己的logo。但在2023年的政策风向下,极越难以拿到独立造车资质,只好依靠于股东吉利。另一面,百度自始至终都是公司背后大股东。公司名一直叫集度,只是车的品牌从集度改成了极越,是因为造车资质原因。架构上,集度为“极越”提供全部的能力,员工的劳动合同、对外签署的合同都是集度主体。

从集度变成极越后,百度就开始退居二线,态度开始摇摆。对于百度来说,他们还有萝卜快跑。这里边有两个智驾技术路线,一个是L2,一个是L4。百度想自己做L4,商业化L2。岚图之前也用百度的技术,但最后事实证明不太走得通,所以现在唯一用百度L2的就是集度。由于它没有再在数据库、视觉能力积累等方面做投入,所以百度为什么最后不投这个公司?很多时候也因为觉得L2不划算,没有平台效应。

据说,李彦宏一共为极越投了50多个亿,B轮融资中,李彦宏拉着武汉政府给了100亿元的银行授信——现在极越的“70亿窟窿”就来自于银行授信,和拖欠吉利的代工费用等等。

CEO的“火锅局”,据称“价值50万”

作为创业公司,极越的花销本应严格控制,但现实情况是失去合规和内审监督的供应商采购。前段时间,夏一平做了很多火锅局,请车主吃火锅,每场活动都花费50万元以上。他做CEO账号有专门的团队,用公司资源给自己打造账号,花了很多钱。之前他做自动驾驶的浮桥测试,来宣传极越视觉能力,也花了七八百万,这些东西都是不计成本的。在关于供应商的邮件批复上,夏一平向来不问质量,问的都是这家供应商从哪来的。

在员工看来,公司的经营效率低下,成本上缺乏控制,却又对百度和吉利怀有盲目信心。一个月前,在一个公司管理层的培训会上,夏一平还在说,“有我夏一平在一天,公司没有任何问题。情况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极越前CFO刘吉宁

事后来看,CFO刘吉宁的离职是个明显的信号——他并非跑路,而是抗争无果后的无奈选择—— 极越07上市之后,2024年10月,刘吉宁提出离职并于11月中正式离职,其“飞书”上的签名停留在:战术上的努力掩盖不了战略上的失误。

随着百度撤资,极越最终“暴雷”——按照“财新”的说法,2024年极越计划再融资30亿元,包括两方股东、管理层各自融资10亿元。2024年10月,百度为后续30亿元投资做尽调时发现,极越有高达70亿元的财务窟窿,没有资金可供偿还此前的银行授信。

让员工们耿耿于怀的是,即便在爆雷之后,一切并非毫无挽救的余地。极越旗下核心资产还包括上千台落在各地门店、交付中心的车——其中包括展车、试驾车、二手车、跟滴滴合作或者跟百度做测试的运营车辆。如果CEO夏一平能在放出消息前组织资产盘点,车辆折现的上亿资产起码能保证员工社保、裁员赔偿的有序解决。然而,如今这些车第一时间就被各地都扣住了,再想追就追不回来了,变成一笔糊涂账了。

从年初月销两三百台,到最近两三千台,原本大家觉得公司在持续好转,甚至后续已经做出来了两三款车型,包括超跑ROBO X和一款MPV,猎装车也要做。但现在,一切都没了。

供应商:欠款超20亿,抱团维权发展到线下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极越供应商的“抱团维权”也由线上发展到线下,12月16日,有供应商代表前往百度总部“讨说法”

连日来,极越供应商通过微信群“抱团取暖”,接龙统计欠款金额,并商讨维权对策。12月15日,供应商联合发布声明,指责极越汽车拖欠供应商款项近20亿元,导致多家公司面临财务困境,甚至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裁员和员工失业等问题。

供应商们表示,正是基于对百度和吉利的信任,他们才与极越合作并垫付大量资金,但如今欠款未付,已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和下游供应链稳定。声明强调,若百度和吉利不及时回应并解决欠款问题,将对其行业声誉及中国新能源汽车事业造成负面影响。

供应商提出三大诉求:立刻组织极越、百度、吉利与供应商代表进行会谈,公开欠款解决方案并明确具体时间,百度和吉利需承担兜底责任。他们同时表示,若12月16日之前未能达成解决方案,将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前往百度、吉利总部维权。该声明末尾署名为“极越汽车全体供应商”。

据称,12月16日上午,已有部分供应商代表抵达百度总部“讨要说法”。据悉,现场情绪较为紧张,但极越汽车方面尚未作出官方回应,供应商的诉求和欠款问题仍悬而未决。

车主:担心车门打不开,极越钥匙被爆炒

相比较极越的员工和供应商,车主显然是更无辜的“弱势群体”。

一个消息可以从侧面反映当下极越车主群体的慌乱与无助——传出“解散”消息后,网络平台上炒起了极越车钥匙,最高已卖到2000元一把。由于极越汽车没有门把手,所以不少极越车主担心极越汽车的APP以后出故障无法开门,于是开始囤车钥匙。

极越汽车的“闪崩”让不少已购车主陷入焦虑,部分车主开始急着抛售,有意向购买的人则纠结价格暴跌是否值得抄底。

然而,对车主而言,如何应对眼下的局面,才是更现实的问题。

根据12月13日百度与吉利的联合声明,“维护用户车辆正常使用、售后和维修保养”。此外,根据自媒体“电动汽车观察家”报道称,当天,有部分极越车主到吉利控股集团沟通,得到了吉利集团的接待。从现场流出的视频看,吉利集团的人员承诺:售后由吉利领克负责;终身质保有效;积分充电、网络和移动协商由吉利承担;软件会留一个团队维护,服务器方面接入吉利。此后,吉利副总裁@杨学良Victor 转发了这一消息,证实了这一承诺的可信度。

未经证实的网传图片中,极越已经彻底沦为“白菜价”

尽管吉利和百度的承诺为车主提供了短期的信心支撑,但这些措施并不能彻底消除极越车主的顾虑。售后服务虽然有保障,但车机系统等核心智能功能的维护仍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互联网服务中断后,车主将面临一系列使用上的困难。此外,高昂的维修成本和保费,以及未来换车的低残值,也让极越车主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局面。

此外,极越车主还要面临后续维修保养费用攀升的问题。即便售后由吉利接管,零配件供应仍是一个难题。一旦彻底停产,其零部件缺乏大规模生产支撑,价格自然会水涨船高,这对需要更换零件的车主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外,维修成本的增加还可能影响商业保险的续保,保费上涨甚至拒保的风险同样存在。

更让车主担忧的是车辆的贬值速度。市场上已经有不少车主挂出二手车,价格从原价的五折一路跌到四折,例如一台准新的极越07长续航版仅售11-12万,这也反映出车商对这类濒临停产车型的谨慎态度。对于车主而言,即便勉强以低价出手,亏损也已成定局。更糟糕的是,如果选择继续持有,未来再换车时,极越的残值可能进一步跌入谷底,成为一笔难以回收的“沉没成本”。

对于现有车主来说,留车还是抛售已经成了两难选择。如果选择抛售,五折甚至四折的市场价格意味着巨额亏损,而继续持有则意味着要面对智能系统“失联”、维修成本高企以及日后的贬值风险。

​夏一平:所有错误,都源于经验不足和认知局限

12月16日凌晨2:40,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在朋友圈发长文否认自己“跑路”。

尽管从员工、车主、供应商,乃至舆论,几乎所有人都把极越倒下的罪责归咎于CEO夏一平,但他却一次次解释。在他看来,极越尽管面临问题,但并没有彻底失去希望。而对于外界的指责,他一方面进行了“反思”,但对于一些最为致命指控,他并没有直接回应。

以下是这篇长文的节选:

这几天,关于极越和我本人的传言满天飞,我觉得有必要也站出来说两句,澄清一些事情的真相。

首先我没有跑路,极越是我一生挚爱的事业,我怎么会抛弃它跑路呢?这几天,我很自豪自己能在饱受非议和责难的时候,陪着同事们在办公室里坐着,陪大家一起度过最彷徨无助的时刻,这是自己生命里的又一次历练。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光明正大的人,因为光明正大,所以不管什么情况下,我从来不惧怕与员工、与用户在一起,和他们面对面沟通和解决任何问题。因为光明正大,我也可以坦然面对各种流言蜚语,“周公恐惧流言日,辨材须待七年期”,时间终会检验一切,证明一切。

有人说在极越,我只是个职业经理人,但我始终都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加入极越时,我把自己打工和上一次创业积累的积蓄投了进来,就在这几天最困难的时刻,我也自掏腰包来保障最需要的部分员工权益。如果我把自己仅仅当个职业经理人,我绝不会怀着那么巨大的热情,不顾疲劳去做连续24小时不眠不休的2000公里智驾测试,如果我把自己仅仅当个职业经理人,我绝不会坐在车里,冒着连人带车掉进河里的风险做浮桥无图智驾的测试。

然而,造车需要太大的资金量了,时代给了我最宝贵的机遇,我有幸得到了中国最顶尖的人工智能公司和最领先的汽车制造公司的支持,没有他们,就肯定没有我的造车梦。两位行业的巨人不仅给极越投入巨大的资金,更带来人工智能、汽车制造方面深厚的底蕴,使得我们短短时间,打造出01、07两款业界瞩目的新车……我再次为大家的付出,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太想把这两款车卖好了。而这恰恰,可能为极越走入今天的困境埋下伏笔,作为CEO,我犯了许多错误,对员工、车主、供应商乃至股东,我都感到深深的歉意。

在战略上,我没有做好。融资本该是我最重要的职责,但我却在早期过于乐观,没有预见到资金问题的严重性。在集度品牌阶段,我对造车难度的低估也是致命的。比如首款车型ROBO-01探月版的发布节点就是很重要的失误。原本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但由于我对监管风险判断不足,决策失误,不仅浪费了这次良机,还导致了公司差点夭折。

用人问题也是一大教训。在某些岗位上,我忽略了岗位与人才的真正匹配度。很多核心业务的负责人并不具备足够的行业经验,结果导致团队难以胜任关键任务。而在营销和组织管理上,频繁的人事变动让公司陷入了内耗,浪费了时间和机会。

管理风格上,我过于关注细节和微观管理,也让团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抑制,有时忽视了许多同事的善意提醒,错失了一些问题纠正的最佳时机。

我对营销的执念也占用了太多精力。作为CEO,我本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融资和战略规划上,却一度亲自下场操盘营销体系,分散了精力,让其他重要事务被忽略。

所有这些错误,都源于我的经验不足和认知的局限。第一次担任CEO,我想做得完美,却忽略了自己的短板。我的不近人情,有时候甚至是强势,都对员工和伙伴们造成了伤害。

我承认,作为CEO,我辜负了大家的信任。但同时,通过这些深刻的反思,我学到了很多经验教训,都会用在公司未来的发展或者下一步其他的创业成长中。高昂的学费让自己成长良多,我需要更加专注战略规划,提升用人标准,加强组织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对团队有更多的信任和授权。尽管目前处境艰难,但我将振作精神,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处理好员工、用户和供应商密切关注的相关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也将承担起所有的责任,并尽全力去弥补过去的失误,带领公司重回正轨。

错,都是我的错。但我恳请大家,不要因为我的原因,否定了对卓越创新和产品力的评价,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为我们的产品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也会尽自己一切努力,让极越活下去,不辜负每一个曾经为这辆车奋斗过的战友,不辜负每一个喜欢极越、热爱极越的车主。

结语

CEO夏一平还在希望,能让极越“活下去”,而这样的奇迹,难言有多大的几率。

极越的倒下,映射出造车新势力在资本与市场夹缝中的挣扎。轰轰烈烈地来,悄无声息地散。极越的“崩塌”让员工、供应商和车主陷入无尽的唏嘘与焦虑,他们都成为这场风暴中无力的旁观者和受害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