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队干休所的几点疑问?
1、干休所一般是什么级别的军人退休后可以去的?
答案,一般来说应该是团级以上干部,当然也有特殊的情况,比如在战争或者国防建设中,以及因公丧失劳动能力或工作能力的军队干部。还有就是退离休老干部的家人(父母或者配偶)。都是可以去干休所的。
2、干休所一般是什么级别?
答案,干休所通常为正团级单位,干休所所长和政委,都是现役军官,并且都是正团级上校军衔。
3、干休所里面的工作人员都是现役军官吗?
答案,当然不是,只有少数的管理人员是现役军官,比如所长和政委,其他的管理人员有可能是部队文职干部,还有一些临时或者合同制的工作人员,人员成分比较复杂。
4、干休所归什么单位管辖?
答案,军改前比较复杂,有归军种系统的,有归军区管理的,也有归总部管理的,也有归地方军区或者军分区的,军改后则要简单多了,根据地理位置,归哪个省就直接归省军区。比如南京的干休所,就归江苏省军区,济南的就是归山东省军区,这样更加方便管理。
一般都是师级以上的进干休所,团级进不了,前荣军医院是专门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而爱重伤员设立的,不分级别的,
知书达礼
2022年起,军队文职干部这个概念成为了历史,现在军队管理的干休所工作人员的主体是现役军人(军官、军士、义务兵)和军队文职人员。
用户18xxx61 回复 03-08 11:40
类似于辅警,不知道就别乱说。
知书达礼 回复 用户18xxx61 03-10 03:13
你可以指责别人乱说,但前提是别人说的要有不对的地方,如果你找不出别人说的有半点毛病,你张口就喷人这个坏毛病真该改一改了! 你说军队文职类似于辅警,这纯属胡说八道! 国务院和中央军委2022年颁布、202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第二条规定:文职人员是在军队编制岗位履行职责的非服兵役人员,是军队人员的组成部分,依法享有国家工作人员相应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现在,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被招录为军队文职人员,试用期结束一转正,每月工资等收入就达到一万元左右。请问:哪个地方的辅警能有军队文职人员这样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
用户14xxx78
农村也可以整一个养老院吧。只要满60岁全部送进去。国家养老。
www 回复 03-08 15:44
我们这里农村也有,收容无子女的孤老一天三炖有吃的归民政负责
川坝坝的龙门阵 回复 03-07 17:16
有敬老院的
冉冉
是抗战资历的"团级"以上 解放战争资历的"师级"以上的军队老干部才能离休进入军队干休所
人生需要挑战 回复 海天一色 03-16 08:35
火线提拔的多了去了
海天一色 回复 03-16 04:15
如果活着仅仅受了重伤,大概率不会提拔,因为很多重伤员送回國内治疗,很多伤愈都要一年后,停战后的安置很多是回乡务农,能进工厂当工人都很不错了。
李一
正解个毛线,离休不看级别,在部队退休如果看级别师级也不行,师级退休是走的服役满三十年申请退休[滑稽笑]
yyyyu10
应把资金更多用于国防建设上,而不是疗养所上。
友友
早就没有军区了现在都是战区!
黑小龙 回复 03-07 17:26
谁给你说的?各省军区一直在。你说的那是大军区,现在改成战区了。
友友 回复 黑小龙 03-17 00:24
七大军区体制存在了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三军联合作战概念的提出,使得七大军区体制变得不适宜于我军战略, 于是五大战区顺势取代了七大军区,2016年开始随着一系列的改革,七大军区完成自己的使命,退出历史舞台,而五大战区则正式走上舞台。
郭斌
广东这边的干休所现在归地方管
黎明之前 回复 03-06 16:10
民政
老顽童 回复 黎明之前 03-13 06:24
当地政府退役军人事务局
田园风光
抗日以前的团职,解放战争的师职,解放以后的军职以上可以进干休所。
Dino
离休干部不分级别都可以进干休所,退休干部则是副师级才能进,个别情况下正团级也能进
冉冉 回复 03-24 23:31
"干休所"从广义讲 是包括了"军队干休所"和地方民政部门管理的"军休中心" 而各兵种 大区和省军区军分区干休所也叫"军队干休所"是入所有级别规定的即"红军资历的军队离职干部""抗战资历的团职及以上干部(原行政18级以上)"解放战争资历的师职及以上干部(原行政14级以上)最后包括了建国后入伍的军职以上的将军(实职)这样的干休所是由现役军人组成和一部分临聘人员~剩下的不够以上标准级别的离退休人员全部移交给各市政府民政系统管理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也叫各个市政"军休中心"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是地方性质的公务员或事业在编人员
云雁
以前听说干休所都是不干活的…
SS 鲨鱼叔叔
不打仗!的确升的慢
乐乐 回复 03-10 08:16
六姊妹里老大男人15岁当兵服役45年连个县团级都没混上
WMX
有的干休所是副团级,配所长和协理员
俞昌
小编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