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她诞生于西印度群岛的华侨家庭,幼时便展现出对舞蹈与音乐的天...
向梦说历史
2025-03-09 15:53:16
1916年,她诞生于西印度群岛的华侨家庭,幼时便展现出对舞蹈与音乐的天然敏感,五岁起便能随乐起舞。
14岁那年,她跨越重洋赴英求学,在伦敦兰伯特芭蕾学校与安东·道林等大师共探芭蕾奥秘,却在现代舞大师玛丽·魏格曼的表演中找到了灵魂的共鸣,毅然投身现代舞的怀抱。
家道中落时,她以模特、抄谱、临时演员等身份维持学业,却在伦敦艺术家沙龙的聚光灯下,用《波斯广场的卖花女》《杨贵妃》等作品,将东方韵味与西方技法熔于一炉。
抗战烽火燃起时,她自编《思乡曲》《游击队的故事》等作品,在伦敦为中国抗战募捐,宋庆龄赞其"以舞为枪,振聋发聩"。1940年归国后,她踏遍瑶山、藏地,将《瑶人鼓舞》《哑子背疯》等民间舞搬上舞台,让沉睡的民族艺术重焕生机。
新中国成立后,她主持创建北京舞蹈学校、中央芭蕾舞团,培养出新中国首批专业舞者,用《荷花舞》《飞天》等经典,让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在舞台上翩跹起舞。
晚年的她仍奔走于国际舞台,担任国际舞蹈理事会副主席,将中国舞韵带到世界。八十岁高龄时,她仍坚持示范"人人跳",在"我要让世界看见中国文化的魂魄,也要带回世界的风华"。
2006年,她走完了一生,临终前将毕生积蓄与房产捐献给国家,唯愿舞蹈的火种永续传承,她就是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