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话唐诗(124)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释〕宗臣:为后世尊仰的名臣。肃清高:因其清高而肃然起敬。纡(yu)筹策:用尽计谋策略。纡,曲折,引申为反复的意思。一羽毛:双关。诸葛亮常拿羽毛扇,故用以借指诸葛亮。又,以羽毛代指鸾凤,高翔于云霄之上,不可企及。伊吕:指伊尹、吕尚。伊尹辅佐商汤,吕尚辅佐周文王、周武王,都是开国元勋。萧曹:指汉开国功臣萧何、曹参。运移汉祚(zuo):运:运数,国运。祚,帝位,言国运转移,汉朝的帝位终难恢复 。 译文:诸葛亮的大名名冠天下,他的遗像清高不凡,令人肃然起敬。为了三分天下,不分昼夜,运筹帷幄,英名千古,就像鸾凤翔于云霄。他的品格与伊尹、吕尚难分伯仲,在军事指挥上,气定神闲,萧何、曹参也黯然失色。汉朝国运已衰,连诸葛亮也难以恢复。他意志坚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赏析:杜甫拜祭武侯祠,瞻仰宗臣遗像,不禁对诸葛亮肃然起敬。诗人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功垂宇宙,名垂青史,三分天下,与伊吕不分伯仲;指挥若定,让萧曹黯然失色。只不过汉朝运势已去,纵使诸葛孔明也无力回天,只能军务劳顿,鞠躬尽瘁。 全诗议论精辟,层层递进,情议交融,以情托志,颂扬了诸葛亮的伟大品格,也对诸葛亮未遂平生之志而抱憾不已。 杜甫(712-770 ),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有“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称呼。有诗文一千四百多首,被称为“诗史”、“诗圣”,以律诗、古体见长。杜诗具有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先路的作用,对唐代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
乔话唐诗(124)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
寒荷趣事
2025-03-23 23:34:4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