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学奥数,我合伙人小七又专门咨询了他亲戚大学数学系老师,站在终点看起点:
1️⃣不需要刻意搞纯粹的奥数,除非择校需要(现在很少
2️⃣孩子感兴趣,就可以搞,但玩中搞,孩子不感兴趣,就不要硬要搞了,生活中发现,观察,应用数学(用钱买东西,几何,代数)比纯粹的奥数更好
3️⃣基本课内一定搞好,大学的时候发现有的学生高中课内的都没搞好,总结了下原因
1/不具备数学思维2/不太会思考,理解,分析3/很多大学生计算能力很弱(熟练度不够)4/数学深层次原因没有真搞懂(机械刷题)
4️⃣大部分孩子普通孩子,十个里面可能才有两个对数学有天赋的,如果他排斥,硬搞,得不偿失,带来危害1/亲子关系2/孩子讨厌数学
5️⃣提前学,没必要。长期注重孩子独立,习惯,兴趣
理科的核心是思维。如何从小培养思维能力
怎么培养思维能力呢?在娃数学思维发展的初期,应该做这些:
1. 数学不能独立学,一定要在生活里学。
生活里涉及数学的各种场景,不断锻炼,比如坐公交几路,用钱买东西,钟表,上楼梯,各种你想到的,千万不要纯搞数学,后期很容易让孩子抗拒,厌倦。
风爸补充:也可以补一补数学历史和背景知识。我们的教学体系少一块数学历史,各种定律怎么被发现的,又是如何应用在生活中,除了教科书和刷题,补充背景知识可以扩充视野,增加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理解。
2.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大量积累具象。
具象的东西,就是生活里各种能看到,能接触到的,后续数学会逐渐抽象化,而抽象化是一定要从具象做基础,并不是一上来就搞抽象,孩子没有具象的打底子,很容易抽象的时候浮于表面。
风爸补充:建议大家可以理了解一下新加坡数学CPA教学法。从Concrete具象到Pictorial图像,最后Abstract抽象,这一套思维模式可以高效应用到数学的方方面面。
在学龄前解决具象到抽象数学启蒙问题,我强烈推荐《Monster Math Squad》和《Numberblocks》这两部动画。另外数感星球app也是贯彻新加坡cpa教学法的优秀app(非广告,实话实说)
3. 对于数学背后的思想(体现的思维能力),要不断训练。
比如小学背后的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抽象思想,集合思想,数形集合思想,对应思想,符号表示思想,数学归纳思想,数学推理思想,类比思想,不确定思想,类比思想,极限思想,代换思想,假设思想,不确定思想。这些都可以在日常生活里,日常学习里,不断的理解,引导,让孩子去学课本上东西的时候,知道为什么这样。
4.数学的拓展,数学类的纪录片,拓展书籍,可以多看。帮助孩子打开数学的世界之门。
风爸补充:3-10岁孩子推荐三套《熊津数学》、《汉声数学》和《数学绘本趣读版》
数学纪录片推荐《Short Trips in the Land of Math》
切记:
数学不要只抓计算,没有思维锻炼的计算,没有意义。
风爸补充:计算也得练,和思维两手一起抓[我走了]
对于父母要求:
1. 父母一定要有自己的育儿思路,不要人云亦云
2. 父母一定要有自己的小目标,并且会阶段性分解
3. 父母育儿一定要有心,用心
4. 父母一定要会学习,不断学习
风爸补充:数学启蒙必看父母辅导书,孙路弘老师《妈妈教的数学》《爸爸叫的数学》《好妈妈这样教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