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运城市临晋县衙(10) 临晋县衙,位于山西省临猗县临晋镇(县改镇)唐柏街,县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三座衙署大堂之一。 临晋县衙创建于元代的大堂建筑,原生态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后期县级行政机构的理政场所,为研究元代衙署建筑的珍贵标本。 2001年6月,国务院将其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请各位朋友随着我的脚步来慢慢了解运城市临晋县衙。首先跨进临晋县衙门坎,左边便是"临晋监狱",走进监狱,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牢狱审训室",里面摆放的各种刑具,至今回想起来头皮发麻,感同身受。比如头部脑箍刑具,割鼻耳刑具,用于颈部铁锁链刑具,铸铁枷刑具,木枷刑具,一枷带三人刑具,腹背刑具,腰,臀,手,腿等等刑具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看得我身临其境,心惊肉跳,不敢继续参观。 走出"临晋监狱"映入眼帘的便是"公生明"牌坊,意思是:为官公正,才能使政治清明;背面镌刻着“廉生威”三个大字,意思是:为官清廉,才能在百姓中树立威信。两边对联是:"公正公平古今无異,明察明监朝野有评",这对联写这么好,不是骗老百姓吗?如果真是公平,公正,公开处理案件,何必准备那么多刑具,刑讯逼供,残害百姓身体? "公生明"牌坊右边设:礼房,户房,吏房。左边设:工房,刑房,兵房等县级职能部门样样齐全,可是他们干的事情,却不是为民服务的事情。 继续往后面走,中间是大堂,大堂也称公堂,是古代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公开审理重大案件,迎送上级官员的地方。大堂右边设有"鸣冤鼓",供告状人击鼓鸣冤,县太爷便于审案。大堂里"衙役"雕塑站在大堂两边整齐排列,严肃而又威武。感到奇怪的是,临晋县衙大堂头顶"明镜高悬"坐有二人审案,经过了解才知道,元代在行政管理上实行蒙汉并行的‘双轨制’。县级政府设达鲁花赤、县尹两名主官,一起问事理政,并连署文案。师爷坐在右边记事,各种人物雕塑栩栩如生,好像在开庭一样。 大堂后面设有"退思堂",也称二堂,是县衙处理一般民事纠纷的地方,也是知县与幕僚,士绅商议政事的地方。二堂对联是"立案定刑慎之又慎,亲民务本安者同安",这对联冠冕堂皇,让人看不出任何破绽。 继续往后面走是三省堂,三堂是知县日常办公的地方,也是知县会客或办公及临时休息的地方。三堂对联是"八事当疑惑行三鉴,身负衙堂记四知",总之,古代县级机构,表面上制度健全,纪律严明,实际执行上乱象纵生。 临晋县衙三堂(上房)北45米处残存古临晋镇北城墙一段,长280米,宽8.5米,高8米,现存为夯土墙,外包砖已不存,时代不详。墙外侧为护城河(又称九龙渠)。临晋县衙规模宏大,职能部门健全,是研究古代县级机构理政不可多得的标本,不此需行,值得一看。 老河口孙金福2025年3月18日于山西省永济市
探访运城市临晋县衙(10) 临晋县衙,位于山西省临猗县临晋镇(县改镇)唐柏街,
开心的
2025-03-25 09:41:46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