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后留守苏区10位重要领导人仅1人见证新中国成立   红军的西征途中,陈毅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3-25 21:39:37

红军长征后留守苏区10位重要领导人仅1人见证新中国成立   红军的西征途中,陈毅在兴国战斗中受伤,胯骨遭遇重创,几乎失去了行动能力。   此时,红军即将开始长征。   他请求朱德带上自己,因为他认为自己不能脱离战斗岗位。   然而,在这一重大决策上,必须由中央做出最终决定。   周恩来在红军撤离苏区前的一天,亲自前往医院探望陈毅。   周恩来告诉他,中央决定陈毅留在苏区。   陈毅虽感到失望,但他表示,自己会服从组织的安排。   陈毅的伤情使得他无法随大部队长征,但他的军事才能成为苏区游击战争的合适领导者。   然而,尽管他被赋予了指挥权,陈毅所掌握的部队仅由1.5万名老弱病残人员组成,战斗力远不能与敌人对抗。   苏区的敌军数目庞大,装备精良。   敌军的暴行使得无数无辜的百姓丧命。   陈毅和他的队伍不得不在山林中躲避敌军的搜查,许多时候,他们只有野菜和泉水作为食物。   陈毅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说:“我们过着野兽般的生活。”   在梅岭的日子里,他与战友们度过了长时间的艰苦岁月,几乎与死神擦肩而过。   正是在这一段艰难困苦的时光中,陈毅创作了《梅岭三章》。   在梅岭的数月里,陈毅和他的队伍多次面临敌人的围剿,最长一次被困近一个月。   敌人没有放过任何一次机会进行搜索。   由于敌人势力过于强大,苏区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各游击队相互之间难以联系。   即便如此,陈毅依然坚持着游击战争,逐步积累力量。   这这期间,很多红军领导人牺牲。   项英也是留守苏区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及中革军委副主席,项英曾着手组建留守中央分局,并要求机关工作人员正常对外办公。   他指挥剩余的部队与地方政府人员伪装成主力,牵制敌人,死守瑞金、宁都、会昌、于都等地区。   他们的坚守拖延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直到一个月后,敌方才意识到红军主力已经撤离。   1935年,经过遵义会议的指导,红军中央决议要求留守部队分散突围,开展游击战争。   项英和他的队员们开始了艰苦的游击生活,食物来源极其匮乏,他们不得不以野菜、竹笋和其他山野食物为生。   长期的艰苦生存,使项英身心疲惫。   最终,他于1941年被叛徒杀害,英勇牺牲。   另一位为人熟知的领导是瞿秋白。   由于患有肺结核,瞿秋白的身体不适宜长时间的游击战争。   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参与长征,并且在分散突围前被项英安排送往香港接受治疗。   不幸的是,他在福建被捕,并在1935年英勇就义。   与瞿秋白同样命运多舛的还有陈潭秋。   作为中央政府粮食部部长,陈潭秋在分散突围时右耳受伤,且在逃亡过程中屡次受伤。   他转战中继续参与组织游击队。   抗战胜利后,陈潭秋被委派至新疆,然而在1942年被敌人秘密杀害。   其他许多领导者也纷纷展现了非凡的勇气。   贺昌作为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在苏区最后的战斗中力主改变斗争策略,并提出开展游击战争的建议。   在突围过程中,他最终受伤并不愿被俘,而选择英勇自尽。   同样,何叔衡作为中央苏区最高法庭主席,在突围时年近60岁,行动艰难。   然而,他始终没有放弃斗争,并最终在突围中为保全同志的安全跳崖自杀。   1935年,游击队员古柏在闽粤赣边缘的山区,组织与敌人进行战斗。   1934年,古柏担任了毛泽东的秘书,并负责粮食部的工作。   在中央政府受到压力的情况下,他率领的游击队与赤卫军合并,成立了闽粤赣红军游击队。   古柏带领部队转移至广东省龙川县上坪乡鸳鸯坑。   然而,1935年,地下交通员的叛变让游击队遭到敌军包围。   古柏英勇地掩护战士们突围。   在奋力抗击敌人的过程中,他壮烈牺牲。   与此同时,1935年,方志敏在江西怀玉山区奋力抵抗敌军进攻。   方志敏曾多次带领红军在赣东北及闽浙赣苏区创建革命根据地。   然而,1935年,他带领的队伍遭遇敌军的围剿。   为确保部队能够突破重围,方志敏回到敌阵中指挥,最终被敌人俘虏,英勇牺牲。   参考文献:[1]李睿.大力传承和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踔厉奋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J].当代贵州,2025(2):8-9      

0 阅读:3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