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叶剑英当选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83年,彭真当选为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是正国级领导人。他们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重要领导人。
1982年的一张照片,定格了一个意义非凡的历史瞬间:叶剑英与彭真两位老一辈革命家相逢握手,亲切问候。这一刻不仅是两位开国元勋的私人交情写照,更是新中国革命征程的历史缩影。在这张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两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战士。 作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叶剑英和彭真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8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刚刚拉开之际,叶剑英当选为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这一时期,全国人大的工作开始走上正轨,为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1983年,彭真接任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成为新一届的正国级领导人。他继承和发展了叶剑英同志开创的工作,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在彭真的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快了立法步伐,通过了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法律。 彭真于1902年10月12日出生在山西省曲沃县侯马镇垤上村,那个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山西地区的农村生活尤为艰苦。作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子弟,彭真的童年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家境贫寒使得他从小便体会到生活的艰难,也激发了他对改变命运的渴望。农村的艰苦生活和社会的不公深深影响了他,促使他在年轻时便萌生了投身革命的理想。 1922年,彭真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这不仅是他个人学业上的一次飞跃,更是他思想觉醒的重要阶段。在这里,他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加入了青年学会,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这一时期,正值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与工人的困苦生活催生了对革命的强烈需求。彭真在学校里积极参与各种进步活动,逐渐成为同龄人中的领袖人物。他的求知欲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使他在思想上迅速成长,为日后在革命事业中的卓越表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革命时期,彭真展现出了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他在中共太原支部担任委员和书记,随后成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太原地委书记。在这个过程中,彭真积极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学生运动,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他在太原、石家庄、天津、唐山等地的活动,显示了他在不同环境中灵活应对和组织群众的能力。1923年,他主办以工人为主要学员的成人夜校,旨在提高工人的政治觉悟和组织能力。同时,彭真积极参与反对曹锟贿选的斗争,成立太原民权运动大同盟,展现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果敢与智慧。 1924年,彭真参与筹建国民党山西省党部,致力于国共合作工作。在国民党右派排斥共产党员的情况下,他领导一系列斗争,确保共产党员的权益不被侵犯。这一时期,他还参与领导成立了太原和山西省的国民会议促成会,进一步巩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1925年,彭真指导成立山西工人联合会和太原总工会,组织工人群众反对阎锡山强征房屋估价税,展示了他在工人运动中的领导才能。五卅惨案后,彭真积极发动山西各界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反帝斗争,体现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国际主义精神。 在石家庄,彭真领导恢复正太铁路总工会,并担任秘书,推动铁路工人的团结和斗争。1926年,他作为正太铁路总工会代表出席在天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铁路工人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升了他的影响力和领导地位。他在石家庄和天津的纱厂工人斗争中表现出色,成功组织和领导了多次罢工行动,极大地提升了工人的斗志和组织能力。 大革命的失败对彭真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然而,他并未因此动摇,反而在逆境中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和领导能力。作为中共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和书记,他在顺直省委担任常委、组织部部长等职务,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地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这一时期,彭真不仅要应对复杂的政治环境,还要有效组织和协调各地的革命活动,确保党的工作顺利开展。 1929年,彭真因叛徒出卖在天津被捕,经历了极其残酷的酷刑摧残。然而,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坚贞不屈地与敌人斗争,尽力减少党的损失。在狱中,彭真秘密组织党支部,担任书记,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和宣传,领导囚犯们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显示出他非凡的组织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彭真依然未曾放弃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党的承诺。 1935年,彭真刑满出狱后,迅速投入到中共天津工作组的工作中,组织和领导天津各界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的领导和组织才能在这段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 彭真的一生,充满了革命的激情与奋斗的痕迹。他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子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地区的重要领导人,始终坚定不移地追求着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无论是在革命斗争的高峰,还是在最艰难的监狱岁月,彭真都以其卓越的智慧和不屈的精神,谱写了一段段令人敬佩的革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