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毛主席当年做的调查研究引导中国革命胜利及新中国建设】最近,在准备给学生

沂蒙山上匹狼 2025-03-28 17:41:40

【胡懋仁:毛主席当年做的调查研究引导中国革命胜利及新中国建设】

最近,在准备给学生讲有关调查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又看了几篇毛主席当年写的与调查研究有关的文章。一篇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篇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篇是《〈农村调查〉序言和跋》,还有一篇是《反对本本主义》。当然,毛主席在延安整风时期写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讲的是反对教条主义,讲究实事求是,也是与调查研究有关的。但那更主要的讲的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理论路线。

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是讲调查研究的过程,以及从调查研究之中所得出的结论。在这里,让我想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毛主席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毛主席非常了解中国的国情,也非常了解中国的农民。而毛主席对国情与对农民的了解,主要是来自他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特别到农村,到农民群众当中所进行的调查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毛主席对中国农村和对中国农民的调查研究,就无法真正了解中国,无法真正了解中国的农民,自然也就不会在革命中寻找到正确的道路与方法,而中国革命就不可能取得伟大的胜利。

《反对本本主义》,当然就是反对教条主义。这里所存在的问题是,教条主义把别人家的本本当作行动的指南,认为在其他国家,在其他地方已经成为有效经验的理论,在中国也一定是有效的。殊不知,人家的理论,当然是那种正确的、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理论,也是人家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人家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的是人家那边的具体情况。而人家那边的具体情况,与中国的具体情况肯定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教条主义者,完全不了解、或者完全没有认识到,中国与外国存在着这样的区别,而把人家的东西盲目拿过来,那么不出错才奇怪呢。

我想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本本主义者,即教条主义者,不经过调查研究,就下车伊始,哇喇哇喇,这是什么原因? 后来想得好像明白一点了,因为在教条主义者看来,像毛主席这些留在中国干革命的人们,与王明他们从苏联回来的人们有个很大的不同。毛主席并不特别了解十月革命到底是什么样的过程,毛主席只知道要先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出具体的决策。而王明等人,一来就看到毛主席他们走的革命的路子与苏联的路子完全不一样。于是他们就单凭这一点不一样,就指责留在中国干革命的同志不懂得十月革命,不知道十月革命的路是怎么走的,不知道布尔什维克靠什么取得革命成功的。在教条主义者看来,你们跟十月革命的路子不一样,就证明你们的道路就是错的,必须要按十月革命的具体方法来做。如果不走这样的路子,就是完全错误的。

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文章也提到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但是在毛主席看来,中国共产党人所走的俄国人的路,是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来走的一条革命的道路,而不是完全顺着十月革命的脚印亦步亦趋。这两者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我以为,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毛主席对中国农村、对中国农民的调查研究,就不可能选择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没有毛主席做出的调查研究,中国革命还能有成功的可能性吗? 估计非常困难。正是有了毛主席的调查研究,有了毛主席提倡的实事求是,中国革命才能取得成功,中国才能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才会有今天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中国。这么说应当一点也不过分吧?

我们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当然,我们推行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也是经过的调查研究才确定下来的。这个决策过程总的来说是正确的。然而中国这么大,农村情况又这么复杂。如果只是做了局部地区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决策,那么在向更大范围内推行的时候,是不是还有必要,让各省各地区的领导机关同样需要对于本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其他地区的具体情况,在没有经过我们自己对于本地区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就简单直接地在本地区推广由别的地区所决定下的政策方针。这样做,一方面表现出我们有的地区的领导部门,在没有对于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做了更为深入细致和广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而照搬其他地区的做法,本身就谈不上真正的实事求是。

在农村改革的过程中,有些地区的具体情况与安徽凤阳,与小岗村的情况是不太一样的。在小岗村能够推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并不一定就适合那些在基本情况上就与小岗村有着重大区别的地区。这些地方的干部群众,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所做出了坚持农村集体经济,在集体经济中推行大类分工,充分调动农村集体经济体内全体成员的生产积极性,而且成功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进。能够做出这样的决策,当然同样也需要进行调查研究,也同样需要做到实事求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农村各个地区有着自身特色的变化,我们原来采取过的政策也一定需要根据这些发展和变化,做出必要的调整。特别是我们进行全面的脱贫攻坚的战役中,要充分提高工作效率,尽最大的力量完成中央下达的任务指标,单纯靠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已经是有着很大难度了。因此,在实践中,有很多地方的党政领导,开始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调整扶贫攻坚的具体做法,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这样才能保证全国的贫困地区能够在中央下达的任务期限内,实现我们脱贫攻坚的目标。

毛主席写的《〈农村调查〉序言和跋》是毛主席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主席期间进行农村调查研究的一个报告,和与此有关的相关文章。这个时期,是毛主席政治生涯中的一个低谷,“左”倾机会主义,把毛主席排斥在红军领导岗位之外,也剥夺了毛主席在党内的领导职务。但毛主席的精神没有因素而消沉,他仍然在兢兢业业地做着党交给他的任务。在这段时间,毛主席要做好苏区的经济工作,要做好扩红的工作,要解决苏区内工商业的生产与贸易工作。从这个时期毛主席所做工作看到,毛主席是一个革命意志非常坚定的人,他没有因为自己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气馁,没有因此而消沉,更没有因此而颓废。当时,有的人并没有遭遇到毛主席所经历过的曲折,只是因为某些个人的原因,其中有的人当了逃兵,有的人当了叛徒。但是毛主席没有成为这副样子。尽管遭遇到不公平的对待,但是毛主席仍然坚持自己的初心,革命意志不动摇。他依然遵守党的纪律,依然服从党的决定,而且在这种状态下他仍然做着创造性的工作,为后来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毛主席在担任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期间所做的农村调查,为后来新中国建立之后的政府工作和政权建设打下了初步的基础。毛主席不仅了解农村,了解农民,而且了解农民运动,了解农民革命。毛主席在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期间,为中国革命政权的雏形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做好调查研究,看起来不那么复杂,但也绝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毛主席说,做调查研究,眼睛要向下看。所谓向下看就是要尊重调查研究的对象,要虚心向调查对象学习。要真正把根子扎下去,不能浮在上面,不能只是走马观花。那种今天依靠所谓问卷调查就以为是做了调查研究工作的观点,绝对不是真正的调查研究。

对今天的青年人来说,学会做好调查研究,也是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深入劳动大众,不了解劳动大众,不与他们打成一片,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与工农群众的相结合。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了解中国的劳动大众,不能实现与工农群众的相结合,那么我们国家的未来会在哪里?

(来源:昆仑策网 胡懋仁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0 阅读:33
沂蒙山上匹狼

沂蒙山上匹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