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和宋美龄进行了晤谈,双方言词犀利,周恩来力挫宋美龄之嚣张气焰
周总理在外交领域的卓越表现,使他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外交家。在他数十年的外交生涯中,周总理以其幽默风趣和智慧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无论面对何种挑战,他总能从容应对,展现出超凡的外交技巧。
苏联前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曾对西方记者说道:“你们觉得我难以应付的话,那就准备与周恩来打交道吧。”这句话无疑证明了周恩来在国际舞台上的非凡魅力和外交智慧。一次,一位西方记者询问周恩来:“请问,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是多少?”周恩来微笑着回答:“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18元8角8分。”
当记者们感到困惑时,周总理进一步解释道:“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面额有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和1分,合计就是18元8角8分。”这番话既幽默又充满智慧,成功地化解了记者的提问,也巧妙地展示了周总理的机智应对。
还有一次,一位西方女记者在一个场合上急匆匆地问道:“周恩来先生,能问您一个私人问题吗?”周恩来微笑着回答:“可以。”女记者继续问:“您已经60多岁了,为什么看起来依然如此神采奕奕,记忆力非凡,显得那么年轻、英俊?”这个问题让场内响起了友善的笑声和议论声,显然,许多人都对这个问题充满好奇。
周总理温和地笑了笑,待场内安静下来后,他声音洪亮地回答:“因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生活的,所以至今保持健康。”当翻译将周总理的话准确传达给在场的观众时,全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1936年12月的西安城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中。寒风凛冽,空气中弥漫着不安与焦虑。十二日那个清晨爆发的"兵谏"事件,使这座古都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焦点。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国民政府领袖蒋介石,这一震惊中外的事件,使得国共两党的关系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宋美龄在得知西安事变的消息后,立即动身前往西安。作为国民政府领袖的夫人,她此行肩负着营救丈夫的重任。当她的专机降落在西安机场时,张学良派人专程前往迎接。尽管表面上看来一切都很平和,但各方势力之间的紧张态势却在暗流涌动。
在这种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展现出了高度的政治智慧。他们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前往西安,参与调停这场危机。周恩来此行的目的,是要促成事变的和平解决,避免内战的爆发,并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这场关键的会晤中,双方的交锋首先从事变的性质问题展开。作为国民政府领袖的夫人,宋美龄开门见山地表达了对共产党的质疑,认为西安事变是共产党在背后策划的阴谋。面对这样的指控,周恩来并没有急于辩解,而是以一种平和但不失严肃的态度作出回应。
周恩来用"水结成冰"和"子弹出膛"两个生动的比喻,阐述了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他指出,正如天寒导致水结冰,是蒋介石的政策造成了这次事变。在场的其他人都为这个比喻的贴切而印象深刻。当时,不少国民党要员也在场旁听,周恩来的话显然引起了他们的深思。
从事外交工作的人都明白“外交无小事”的道理,这句话强调了在外交活动中,即便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处理得当与否,可能会对整个外交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周恩来在外交事务中非常注重这些细节,1955年4月3日,周恩来接见缅甸驻华大使吴拉茂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吴拉茂大使转交了缅甸总理吴努写给周恩来的一封信,还带来了两件克钦族特有的礼物:一把克钦宝剑和一个布口袋。在交接礼物时,吴拉茂特别解释了这两件礼物的象征意义:根据克钦族的传统,宝剑象征着寻求保护,而布口袋则代表请求帮助和获得繁荣。
周恩来接受了这些礼物,并微笑着对吴拉茂说:“让宝剑象征保护和平,让口袋承载两国人民的友好。”这句话简洁而深刻地传达了新中国坚持和平外交政策的立场,并表达了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外交主张。这不仅增进了缅方对中国的理解,也彰显了周恩来高超的外交智慧。
一些使节知道周恩来总是乐于接见他们,便不惜一切方式想要与他会面。周恩来接见外国使节时,总是像接待国家元首一样郑重其事,态度真诚且不敷衍。他礼貌待人,彬彬有礼,不卑不亢,举止得体,穿着朴素而整洁,谈吐优雅,这使得每一位前来访问的使节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6年,周恩来访问罗马尼亚,这次访问对中罗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外交部原计划的代表团规模庞大,共有44人,但周恩来要求精简,最终只带了19人(包括医生和警卫员在内),随行的记者仅有5人。在出访前,他提出了简化领导人出国访问时迎送仪式的建议,并制定了相关规定:除少数重要人物外,不组织群众迎送,不献花。
这一简朴的做法体现了周恩来务实的外交风格。即便是在他途经新疆和田时,当地的群众出于对周恩来的热爱,仍然组织了迎接活动,并在车队经过的路段洒水表示欢迎。周恩来看到这一情况后,立即批评了地方领导,并自我批评道:“头一站就犯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