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13日,华北军区军械处科长程斌正举着一把黑伞在大雨中行走,突然迎面

蜀山史道 2025-03-29 08:50:43

1951年6月13日,华北军区军械处科长程斌正举着一把黑伞在大雨中行走,突然迎面撞上一个人,他定睛一看,那人正是抗联叛徒刘其昌,便向相关部门检举了对方,但奇怪的是,他不仅被逮捕,而且还被执行了枪决,这是怎么回事呢?

1940年2月23日,年仅35岁的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被残忍杀害,而真正将他置于死地的,竟是曾经与他关系十分亲近的部下。杨靖宇于1932年11月被中央派往南满,负责整顿当地的抗日游击队和义勇军等队伍,并成功地组织起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与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他还在磐石市红石砬子建立了一个游击根据地,为日后的抗战打下了基础。

到了1933年秋,杨靖宇根据中央关于建立东北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以他所组建的南满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担任了该独立师的师长兼政治委员。同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杨靖宇成为了该军的军长兼政治委员。到了1934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成立,杨靖宇被任命为总指挥,进一步巩固了他在东北抗日战线中的领导地位。

1967年,在吉林通化大荒沟,一位名叫柳明章的农民在耕地时意外发现一个金属方形物体。由于表面锈迹斑斑,柳明章并没有立即认出这是什么物品,只是想着将其清理干净,作为装饰品使用。当时,张元冲也在场,两人一同回家清理了这个物件,结果发现这竟然是一个狮子形状的印章。由于他们不识字,便将这个印章拿给了生产队的老支书。老支书一试印油,印出的四个字赫然是“杨靖宇印”。老支书看到这个印章后,激动得泪流满面,感慨道:“这么多年了,杨司令您还在保护我们!”

1951年6月13日的北平,一场倾盆大雨让整座城市笼罩在潮湿阴冷之中。华北军区军械处科长程斌正撑着一把黑伞在雨中快步前行,雨水顺着伞沿不断滴落。就在这时,一个匆匆走过的路人与他迎面相撞。两人一抬头,瞬间都愣在了原地——这偶遇的另一个人,竟是昔日的警卫员刘其昌。

当程斌匆匆赶往公安局检举刘其昌时,刘其昌也同样揭发了程斌的罪行。很快,程斌因为其叛变投敌、协助日军围剿抗联、参与屠杀无辜百姓等罪行被逮捕,并最终被判处死刑。不久之后,同样罪行累累的刘其昌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1936年的"摩天岭战斗"是程斌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战绩之一。在这场战斗中,他率领70名战士与敌军展开激战,最终全歼敌军83人,缴获了36支步枪和一挺轻机枪。这场胜利不仅让程斌声名鹊起,更让杨靖宇欣喜若狂,专门创作了《西征胜利歌》来歌颂这次战斗的胜利。

然而,就在这场战役之后不久,程斌和包括警卫员刘其昌在内的115名部下,选择了叛变投敌。程斌的叛变并非偶然。1930年代后期,日军在东北实行的三光政策给抗日联军造成了沉重打击。在与杨靖宇失去联系后,程斌所部成为了一支孤军。

日军很快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们抓捕了程斌的母亲和哥哥,面对亲人安危和军事困境的双重压力,程斌最终选择了投降。1940年2月23日,在程斌的配合下,日军在围追堵截中发现了杨靖宇将军。在北平和平解放后,程斌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凭借能力当上了军械科科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杨靖宇通过党组织的营救得以脱逃。尽管他身患疾病,但依然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了抗日救国的斗争中。杨靖宇率领抗日联军战士,在广袤的东北地区展开了游击战,战线从长白山的东部延伸至辽河平原,南至黄海岸。战斗中,杨靖宇多次指挥部队袭击日军据点,破坏敌人交通设施。

仅在1937年至1938年间,杨靖宇便指挥部队成功发动数十次战斗,攻占了多个城镇,歼灭了约2.5万名日伪军。为了鼓舞士气,杨靖宇亲自创作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其中唱到:“亲爱的同志们团结起,从敌人精锐的枪刀下,夺回来失去的我国土,解放亡国奴的牛马生活!”

杨靖宇的部队善于迅速集结,出击迅捷,战斗结束后快速分散和转移。他独创了半路伏击、远途奔袭、化装袭击等三大游击战术,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的先驱。在指挥作战时,杨靖宇坚持一系列作战原则,尤其是“不能予敌痛击的仗不打、于群众利益有危害的仗不打、不占据有利地势的仗不打、无战利品可缴的仗不打”,尤其注重作战对群众利益的影响。他要求每次战斗所缴获的物资,除了用于部队补给外,剩余的全部分发给当地百姓,从而赢得了民心。

1938年初,杨靖宇带领军直属队从桓仁北上,进入辑安县老岭山区继续开展游击战。他指挥部队成功发动了对通化至辑安铁路老岭隧道的袭击,成功破坏了敌人的交通线路。3月,他指挥部队对老岭隧道进行了突袭,使敌人的铁路运输遭到严重破坏。接着,在4月和6月,他又指挥部队分别袭击了太平沟警察所和通辑铁路的多个目标,炸毁了隧道和桥梁,解救了被敌人迫害的中国劳工。杨靖宇的游击战术不仅打击了敌人的后勤保障,也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日的信心和士气。

0 阅读:72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