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廖耀湘让宪兵枪毙作战不力的师长戴海容。戴海容看到宪兵后,命令卫

蜀山史道道 2025-03-29 09:03:38

1948年10月,廖耀湘让宪兵枪毙作战不力的师长戴海容。戴海容看到宪兵后,命令卫兵: “这几个家伙是可疑人员,把他们毙了。

1948年10月28日凌晨,辽西的寒风刺骨,一场兄弟间的惨烈战斗刚刚结束。战场上尸横遍野,火光映红了夜空,偶尔传来几声枪响,不知是走火还是战斗未尽。然而,胜负已定,败军无力回天。被俘的士兵们被押送离开,其他军队则忙于搜寻战利品、清理战场。各路口设有岗哨,严格盘查进出人员,以确保没有漏网之鱼。

在辽河旁的一条小道上,几名解放军巡逻队员遇到两个穿着破旧的农民。其中一人身材矮小,但面容刚毅,眼神桀骜,看上去与普通农民截然不同。另一名农民对他充满敬意。巡逻队员意识到他们并非当地百姓,于是上前盘问。对方用南方口音回答,巡逻队员决定将他们带回驻地进一步审查。没费多少力气,那位中年汉子毫不犹豫地自报家门:“我就是廖耀湘。”原来,这位在辽西战场上指挥的著名将领竟然被捕。

廖耀湘兵团在辽西走廊被围歼的消息迅速传到南京,蒋介石得知此事后深感焦虑,他在日记中写道:“东北全军,似将陷于昼黑之命运,寸中焦虑,诚不知所止矣。”廖耀湘,这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在抗日战争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8年,中国成立了第一支机械化部队——200师。随后,这支部队扩编为新11军,廖耀湘被任命为第22师副师长。不久后,他参加了昆仑关会战,在这场战斗中,廖耀湘亲自率领一个团,成功攻占了日军的交通枢纽马鞍山阵地,切断了两路日军的联系,为桂南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8年10月,国共内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廖耀湘指挥的西进兵团在进攻黑山时遭遇了激烈的抵抗,战事进展异常艰难。为突破这一困局,廖耀湘将主攻任务交给了71军,希望他们能够展现出优良的作战能力,迅速攻占黑山,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然而,71军的表现却令他大失所望。

一天,一名从前线撤下来的老兵来到廖耀湘指挥部,报告了91师在战场上的种种不力表现。老兵表示,共军的炮火异常猛烈,但91师却迟迟不敢前进,士气低落,战斗力几乎丧失。更令廖耀湘震惊的是,师长戴海容对此毫不关心,依然如常吃喝,一副无动于衷的态度。

廖耀湘愤怒地将手砸在桌子上,咬牙切齿地对副官说:“我早就看这个戴海容不顺眼了。他平时目中无人,仗着自己是老资格,根本不听指挥。现在打仗时如此无能,却依然若无其事,简直无法容忍!”他随即命令把几名宪兵带到身边,厉声指示:“立刻去91师师部,务必将戴海容带回,不论用什么手段!如果他敢反抗,格杀勿论!”

宪兵们赶到师部时气势汹汹,要求戴海容跟随他们。戴海容听闻后大惊失色,完全没有预料到廖耀湘会在这个时刻与自己为难。他明白自己此去恐怕凶多吉少,立即做出决断,命令身边的卫兵:“你们看清楚了,这些人不明身份,可能是敌人的奸细!把他们抓起来!”卫兵们立刻端起枪,将枪口指向来人。

在一片混乱中,戴海容借助几个心腹的掩护趁乱从侧门逃走。当廖耀湘得知戴海容逃脱且宪兵损失惨重时,他气愤至极,几乎气得昏了过去。

1943年10月,第二次缅甸战役打响,廖耀湘指挥的新22师与孙立人部队共同攻占了胡康河谷,并相继攻克于邦、下孟关等重要据点。在瓦鲁班战役中,廖耀湘采取大胆的穿插战术,成功突袭了日军第18师团司令部,缴获了其发布作战命令的印鉴。在整个战役中,新22师采用了迂回、突破的战术,以四个步兵团成功击败了号称“森林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并消灭了超过两万名敌军。

战斗中,敌师团长自杀,周围的战友也因战斗的胜利得以为他们的牺牲复仇。这一战被认为是二战中中国军队森林战的经典案例,成为抗战中的一大亮点。蒋介石对此战给予了高度评价,在给廖耀湘的电报中只简短写了三个字:“中国虎”,并授予新22师虎旗一面。

晚年,廖耀湘对马恩列斯的政治著作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不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还能运用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分析问题。在被俘后,战俘们谈论共产党将如何处理国民党战俘。李仙洲表示:“胜利者向来不会轻饶仇敌。”周福成则认为:“政治斗争远比军事斗争更残酷。”卢俊泉说:“刀把在人家手里,要打要杀随人家。”郑庭笈知道廖耀湘对书籍的热爱,且常常深入思考问题,于是向他请教。

廖耀湘回答道:“马克思说过,‘历史是最严厉的审判官’,我相信这个审判官会公正地审判每个人。”郑庭笈听后不禁感慨:“难怪人家说你是军人哲学家,话里有道理。”实际上,蒋介石也曾将廖耀湘称作“军人哲学家”。廖耀湘不仅能够背诵《哥达纲领批判》的内容,还曾结合其中关于劳动和劳动成果分配的观点,批判阶级社会的剥削制度,认为包括蒋家王朝在内的所有阶级社会注定要走向灭亡。

0 阅读:107

猜你喜欢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