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沈阳军区调来了一名副司令员,因为带个“副”字,军区个别干部根本不重视,甚至都不打算准备欢迎仪式,而开国上将陈锡联听说后,愤怒地质问道:“真是胡闹,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1972年7月,杨勇被任命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虽然此职位看似不如他之前的高级职位,但杨勇对此并无不满。
因为杨勇的职位带个“副”字,军区个别干部根本不重视,甚至都不打算准备欢迎仪式,而开国上将陈锡联听说后,愤怒地质问道:“真是胡闹,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8月3日,杨勇启程前往沈阳,期间北京的高级干部们纷纷前往机场送行,场面之盛大如同节日庆典。他的专机降落在沈阳西郊的于虹机场。
尽管如此,到任后的杨勇并未在意这件小事,而是投入工作,从早到晚奔波于军事调研和边防视察之间,几乎未曾停歇。紧张的工作节奏导致他突发肺源性心脏病,尽管短暂休息后他又重新投入了繁忙的工作中。
1973年5月,杨勇受邀回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此次会议中其他军区均由司令或政委出席,而他是唯一的副司令员代表。
在沈阳军区,杨勇由于其资深和经验,被陈锡联司令员高度信任,实际上担负着军区日常事务的主要负责人。
会议结束时,杨勇被告知不要离开北京,等待进一步的指示。
不久后,陈锡联告诉他将有新的工作安排,毛主席提名,政治局讨论决定,他即将前往新疆担任军区司令员及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这一消息令杨勇感到意外,但他表达了对中央决定的完全服从。
在中央政治局关于解决新疆问题的专门会议后,杨勇接到调令前往新疆任职。会议由周总理亲自主持,他向杨勇提出了即将面对的任务:主要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和战备工作。
到任后,杨勇迅速投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深入理解新疆的地理、经济及社会情况。他发现,虽然新疆地域辽阔,但交通不便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他将交通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特别是公路和铁路的建设,以促进北疆和南疆的连接,增强地区的整体发展和国防安全。
在天山南北的考察中,杨勇制定了具体的建设计划。他意识到,只有打通跨越天山的公路和南疆的铁路,才能真正促进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
杨勇的这些计划得到了到访新疆的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达的支持。两人共同审视了新疆的发展需求,确定了军事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策略。特别是在战备方面,杨勇强调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意义。
他的计划最终形成了详细的书面报告,并在新疆军区党委常委会上获得一致认可。得到这样的支持后,杨勇进一步将这些建议上报给中央,以期得到更高层次的批准和支持。
在接到中央的命令后,杨勇迅速采取行动,组织了由新疆军区赖光勋副司令员领导的勘察小组,重新审视了罗瑞卿在1960年代提出的独库公路路线。该小组在艰苦的环境下进行了40多天的野外勘查,克服了海拔近4000米的高山,最终提出了一个更加合理的路线选择方案。
这一方案经周总理仔细审阅后,受到了高度评价。27日,周总理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了新疆的发展问题,并迅速确定了杨勇的修路计划。 杨勇感受到了重大责任,全力以赴推进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此,他不仅督促相关部门解决后勤保障问题,还亲自前往巴音郭楞州处理铁道兵的副食供应问题,确保前线施工队伍的生活和物资需求得到满足。
在天山公路的建设过程中,杨勇特别注意到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他在奎先达坂时亲自到隧道北口查看铁道兵五师的设营情况,并就师部和附近连队的汇报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回到乌鲁木齐后立即组织自治区和军区的相关部门开会,研讨解决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速工程进度并确保施工质量,杨勇与中央协调后,增派了铁道兵六师及铁四师的两个团入疆参与施工。
同时,新疆自治区从已经部署的1.2万名生产建设兵团职工中再抽调5000名基干民兵,加强铁路建设的人手。
1975年,布尔碱至乌斯托段的铁路施工全面铺开,并启动了奎先达坂隧道的工程。奎先达坂隧道由于其工程量巨大,预计需要四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计划在上半年派出一个团进行提前施工。
尽管杨勇此时已调往北京参与地铁的建设工作,他对新疆的项目依然保持关注。杨勇曾经引用毛主席对北京地铁工程的指示,希望南疆铁路也能够依据“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方针,确保工程质量,力争在1978年完成通车。
经过解放军官兵的艰苦奋战和牺牲,南疆铁路于1979年成功铺设轨道从吐鲁番至库尔勒,而天山公路则于1984年8月正式通车。
这两条交通线的建成,极大地改变了新疆的交通状况。南疆到北疆的距离由原来需要绕行1000多公里,缩短至562公里,对新疆的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幸的是,杨勇于1983年1月6日因病去世,享年70岁。他的遗体安葬于北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尽管他未能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但他对新疆基础设施的贡献和对国家的忠诚永远值得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