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视察张掖时,发现当地女人不穿裤子,地委书记尴尬道:“这里的老百姓就是这个习惯。” 1969年的一天,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来到甘肃省张掖地区视察工作。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段,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此时正值阳春三月,皮定均满怀激情地走进这片土地,希望能亲眼目睹解放二十年来张掖人民生活的新气象。 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来到一个小山村时,看到的景象却令他大吃一惊。 只见村里的妇女们衣衫褴褛,下身竟然不穿裤子,只是用一块破布随意地围在腰间。 她们或是在村头洗衣、择菜,或是在村中劳作、走动,那副衣不蔽体的样子简直让人不忍目睹。 皮定均连忙找来村干部,指着妇女们的衣着问道:"她们为什么不穿裤子?这成何体统!" 村干部一脸尴尬,讪讪地回答:"司令员同志,这个......这是俺们村的风俗。在这山沟沟里,女人不穿裤子,几百年来就这个样子。" 皮定均听罢勃然大怒,厉声质问道:"这算什么风俗?到了新社会,还让老百姓过这种不人道的日子?" 皮定均决定亲自走访村民,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状况。 他走进一间破陋的土坯房,只见房顶东倒西歪,到处漏风,家徒四壁,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主人家是一对七十多岁的老夫妇,老汉蓬头垢面,骨瘦如柴,老妪则衣不蔽体,缩成一团瑟瑟发抖。 老人们诉说着解放前后的艰辛,原来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早已持续了几十年。 接着,皮定均又走访了几户人家,发现情况也大抵如此。 他们说,这些年国家虽然下拨了不少救济物资,但大部分都被村干部们私吞了。 有一个妇女悲愤地说:"前些天,村长家分了一些棉布,俺们家分到手的只有这么一小块,连个裤子都做不出来。可村长家的媳妇立马就做了一身新衣裳,太不公平了!" 看到群众的疾苦,皮定均感到万分愤慨。 他马上召集当地的县、社干部,厉声斥责道:"国家的救济款物资,你们就这样贪污了去?老百姓还穷得叮当响,你们的良心何在!" 一番严厉的批评之后,皮定均当即要求当地彻查此事。 他说:"必须把私吞的款物追回来,发还给群众。要让张掖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决不能让贪官污吏再猖獗下去!" 离开村子时,皮定均望着远处连绵的祁连山,久久不语。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张掖的父老乡亲讨一个公道,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这次视察,是皮定均打贪除恶、为民请命的一个缩影,也必将成为张掖群众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 皮定均在张掖地区视察归来后,立即向上级汇报了当地贫苦群众的悲惨状况和基层干部的腐败行径。 他在报告中着重指出,张掖地区许多群众缺吃少穿,生活极端困难,而一些村干部却借机中饱私囊,肆意挥霍,怠慢群众。 对此,他建议中央派出专门工作组,对张掖地区的贪腐问题进行彻底调查和严肃处理。 皮定均的报告很快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视。 经过慎重研究,中央决定在张掖地区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败斗争。 在皮定均的坚决支持和大力协助下,工作组迅速查清了大量贪污受贿案件。 经查,张掖地区有多名县、社干部涉嫌贪腐,他们私吞救济款物,侵占集体财产,性质十分恶劣。 面对大量确凿的证据,这些贪官污吏最终难逃法网。 经过一番严厉审讯,他们全部低下了头,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一场群众期盼已久的反腐风暴席卷张掖,一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 昔日神气活现、为非作歹的"蛀虫",如今成了阶下囚,在铁窗内忏悔自己的罪恶。 对那些情节较轻、尚知悔改的,则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期望他们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清退的赃款赃物,及时返还给了群众。 反腐的烈火烧遍张掖每一个角落,极大地震慑了贪腐势力,鼓舞了广大群众。过去,村里开个会,村干部们总爱踞坐在台上,甚少下到群众中去。如今,他们看到了反腐的威力,心里都不免打鼓,许多过去爱惹事生非的也安分了许多。 为了帮助张掖百姓尽快改善生活,皮定均还筹划了一系列帮扶措施。他安排驻军战士下乡为群众修缮危房,硬是让一批山村旧貌换了新颜。 他还带头捐献御寒衣物,慷慨解囊,给群众送去了火炭和面粉。在皮定均的感召下,张掖掀起了一股扶贫助困的新风尚,城乡形成了守望相助、携手奋进的生动局面。 如今,当年的张掖已是沧海桑田。走在阡陌纵横的田野上,放眼望去,处处郁郁葱葱,稻麦飘香。曾经衣不遮体的妇女,也穿上了鲜亮的时装。 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勤劳质朴的张掖儿女意气风发地迈向新的征程。 人们无不感念,是皮定均将军当年的反腐倡廉,为张掖带来了凤鸣朝阳、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
1969年,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视察张掖时,发现当地女人不穿裤子,地委书记尴尬道
何以为知吖
2025-03-29 16:30:49
0
阅读:143
优土乐土
皮有功,少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