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克林顿访问中国,有一天他无意中走进一家小卖铺,看到老板还在使用算盘算

熹然说历史 2025-03-31 01:21:58

1998年,克林顿访问中国,有一天他无意中走进一家小卖铺,看到老板还在使用算盘算账时,心中不由得窃喜,殊不知,在这背后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预谋…… 1998年7月3日晚,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通明。克林顿站在商界巨头面前,侃侃而谈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立场。这是他中国之行的最后一站,也是为期九天访华行程的收官之作。 "中国之行令我有很大的收获,我希望今后两国领导人能够多一些接触,共同将地球建设成我们的美好家园。"克林顿在离开前如是说道。眼神中透露着满足,却也藏着些许深意。 然而,就在一周前的西安,一个不起眼的小插曲却最能说明克林顿此行的真实心态。 在下和村与村民们结束了"圆桌会议"后,克林顿婉拒了随行人员的安排,独自走进了村边一家不起眼的小卖铺。店主谢利民正埋头用算盘算着账,听到门口的动静抬头一看,顿时惊住了——美国总统就站在他的店里。 "这是什么?"克林顿好奇地指着谢利民手中的算盘。 "这是算盘,我们用它来计算。"谢利民有些拘谨地解释道。 克林顿拿起算盘端详了一会,脸上浮现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窃喜。"在美国,我们都用电子计算器和电脑了。"他说这话时,眼神中闪过一丝优越感。 恰巧,就是这位谢利民,在克林顿与村民座谈时曾自豪地表示:"我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我1992年开设的餐厅最初只有80个座位,现在已经发展到了500个座位。"他还大胆地邀请克林顿去餐厅品尝他亲手做的饭菜。 这一幕被随行的李克男看在眼里。作为此次安保任务的女特种兵,她不仅对克林顿的安全负责,也见证了这位美国总统对中国的真实看法。 而克林顿回到下榻的西安宾馆后,立刻与顾问团队进行了闭门讨论。"他们还在用算盘,"克林顿说道,"这说明中国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远远落后于我们预期。" 顾问们点头附和,却不知这种傲慢的判断会成为日后美国对华战略的一大误区。 回望这次访华行程,克林顿选择将西安作为第一站并非偶然。当被央视《东方时空》主持人水均益问及原因时,他说:"我知道西安这座城市承载了很多中国的历史,我希望能从一个体现中国历史的城市开始我的访问,了解一个民族的现在和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先了解他的过去。" 然而,他眼中的"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鸿沟,正是美国战略误判的开始。在亚洲金融风暴后,中国坚决不让人民币贬值的决策已经显示出其经济韧性,但克林顿团队却更愿意相信那个使用算盘的小店主代表了中国的整体水平。 "哇!伟大的奇迹,太不可思议了!"站在兵马俑一号坑前,克林顿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就在这一刻,一团黑影突然从角落跃起,直奔他而来。这个危险瞬间,中方女特种兵李克男反应迅速,用手中的杯子猛然砸向黑影——一只受惊的狗。 事后分析表明,这极可能是因为克林顿当天早些时候抚摸过小狗,身上留下了气味。这次惊险一幕背后,却是中美安保团队之间更大的暗流涌动。 早在克林顿抵达西安宾馆的第一天,中美安保人员就爆发了冲突。根据双方事先达成的协议,总统房廊由美方特工负责,长廊水榭区域则由中方负责保卫。但美国特工却擅自将中方负责的区域全部控制,甚至把中方保卫人员赶出宾馆区域。 "这是中方经过严密制定的安全措施,环环相扣,若是出了问题,中方不仅要给美方一个交代,还得给世界一个说法。"中方人员坚持交涉。正是在这次争执中,克林顿意外见到了李克男,并给了她一枚六角形证章:"希望这次访问能和你常在一起,戴上这枚胸针,我的特工就不会阻拦你。" 这种安保上的碰撞,只是整个访华过程中中美博弈的一个缩影。在北京,克林顿的北大演讲同样引发了争议。美方坚持要使用白宫的讲台,北大则要求使用校方讲台。经过协商,最终使用白宫讲台,但挂上北大标志。更让中方不满的是,大多数电视观众听不到学生们提问的声音,现场翻译也不准确,因为直播设备和翻译都由美方控制。 媒体战略的较量更为激烈。央视《东方时空》主持人水均益从1997年10月就开始谋划对克林顿的专访。然而,美方迟迟不给确切回复,只说"还在考虑中"。与此同时,克林顿却安排了在华盛顿接受中方驻美记者专访、北大演讲全程电视转播、上海电视台热线直播等多种媒体露面。 "这会不会是美国方面的外交辞令?"水均益担忧地问负责人杨秀萍。事实证明,他的担心不无道理。在克林顿已抵达北京,即将前往上海时,杨秀萍无奈地告诉水均益:"我看这事八成要黄了,你们做好心理准备吧。" 水均益不甘心,决定冒险追到上海:"去上海严阵以待!"这一举动最终促成了1998年7月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那次关键性的25分钟专访。当克林顿推门而入,微笑着说"Hello"的那一刻,水均益团队大半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

0 阅读:292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