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9年,李世民奄奄一息的躺在病榻上交代太子李治“我命不久矣,今日召你来,是

裂谷长河 2025-03-31 09:58:14

公元649年,李世民奄奄一息的躺在病榻上交代太子李治“我命不久矣,今日召你来,是要你传我命令,把李勣贬出京城,等半年后,你再昭他入京。” 李治不明所以,因为李世民口中的李勣,正是被安排辅佐自己的三位大臣之一,但是为何李世民要在即将去世之际,这样摆李勣一道呢?   李世民被称为“千古一帝”,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并且招揽了大量的能人志士,并且对朝中的大臣都十分善待,带领着众大臣开启了“贞观之治”。   因为李世民是发动政变才登上的太子之位,杀兄杀弟才登上了皇位。于是他登基后,便想尽力避免兄弟之间出现争储的现象。   一开始,太子是李承乾。李世民对这个儿子倾注了许多的心血,派了许多的名师教导李承乾,但李承乾性子偏激,性情骄躁,不敬师长也不爱护兄弟。   后来,李承乾得知李泰想要夺嫡,便起了杀弟之心,还想学李世民逼宫。但是他忘记了自己的父亲李世民便是逼宫上位,于是最后失败后被废除太子之位。   随后,李世民想立李泰为太子,因为他十分喜爱这个儿子,甚至时常将他带在身边,比对李承乾还要宠爱。可是李泰的性子,让人十分担心。李世民害怕他继位之后会走自己的老路,将兄弟全部处死。   最后,李世民还是决定立仁厚的李治为太子。可是李治过于文弱,李世民需要将他托付给自己信任的人,才能安心离去。于是便选中了李勣。   李勣原名徐世勣,在唐初参军后,遇见了李渊,深得李渊的赏识,赐姓李。李勣感恩这场相识,于是对李渊忠心耿耿。在李密谋反被杀之时,李勣虽遭到了李渊的质疑,但却未改初心,始终忠诚于李渊。   在玄武门政变的时候,李勣因为拥立李世民而得到了加封。李世民继位后,李勣领兵在外征战,不断取得胜利,是李世民麾下十分有才的名将,与李靖齐名。   而在李世民生病之时,李靖也以年近八十,此时的李勣便成了当朝最重要的名将。有才能又忠心的将领自然是留给李治的最佳人选。   可是李治过于文弱,从小也没有上过战场,没有一点战场经验的帝王又怎么可能压得过战功赫赫的大将军李勣,让他对自己打心底的信服呢   李世民为了自己的儿子可以拥有这一大助力,在临去世之前,还给李勣设了个局。李世民将李治叫到跟前告诉了他自己的计谋。   “朕为你留下了一些忠心的大臣助你管理朝政,但有一人,你可能无法驾驭他。”李世民对李治缓缓说道。   李治惊道“谁竟然让父亲如此担心?”李世民说:“李勣战功颇高,朕走后,你可能会管不住他,所以,你现在就去传朕的命令,将他贬离京城,待到半年之后,你再召他入京,升官进爵,他必定会感恩与你,若他不从你便杀了他,绝不能留后患!”   这个安排李世民已经思考了许久,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让李勣可以感激李治,为此忠诚于他。如果李勣对李世民忠诚,那么这个命令李勣一定会遵守,立刻便收拾东西去外地做官。   但这终究是贬出京城,李勣不一定会真心遵守,但若顺利,等待李世民去世之后,李治找到机会将李勣升官,召回京城。李勣便会因此忠心于李治,潜心辅佐他。   而此时接到圣旨的李勣其实瞬间就猜到了李世民的用意,于是他立刻收拾东西,直接赴外地就职。就这样,在面都没有见得情况下,李世民就将李治托孤给了李勣。   李世民逝世后不久,李治便按照父亲先前安排的那样,将被贬的李勣升官接回京城。回京后的李勣果然如李世民所说,对李治十分的感激,忠心的侍奉君主,一切只一李治为主。   李治在立武则天为后之时,遭到了众位大臣一致的反对,这让他十分的苦恼和气愤。可是这时,李勣却表示自己站在李治这边,还为李治出谋划策,让武则天顺利登上皇后之位。   而此事也让李勣更加得到了李治的信任,一度位高权重无人能及。李勣去世后,李治还亲自为他送葬,并且在葬礼上痛苦不已,最后册封李勣为太尉,谥号“贞武”。   李世民费尽心思为李治留下三位大臣,从另一个方面看,也是因为李世民十分信任他们,可以放心将李治和大唐的天下交给他们。  

0 阅读:41
裂谷长河

裂谷长河

裂谷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