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打胡塞无利可图,这场冲突中谁是赢家?当美国B-2隐形轰炸机群跨越印度洋直扑也门时,华盛顿的决策者或许没料到,这场看似降维打击的军事行动,正将全球唯一超级大国拖入一场无解的消耗战。 从红海商船遇袭到首都萨那遭空袭,胡塞武装用"非对称战争"的教科书式操作,让美军陷入了"打不赢、撤不掉"的战略困境。而这场看似荒诞的军事对抗背后,真正的赢家正在浮出水面。 胡塞武装用无人机与导弹编织的"穷人的战争艺术",正在改写现代战争规则。当美国驱逐舰用价值百万美元的导弹拦截造价仅数千美元的自杀式无人机时,这种"以小博大"的战术让军事强国的优势瞬间归零。 更精明的是,胡塞将军事行动与加沙人道危机捆绑,通过舆论战把美国描绘成"压迫者",在国际道义层面抢占制高点。这种虚实结合的打法,让五角大楼既无法用常规手段速战速决,又在外交场陷入被动。 当美国陷入也门泥沼时,中东地缘格局正悄然生变。伊朗通过支持胡塞,在红海开辟了第二条对抗以色列的战线,既分散了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注意力,又巩固了"抵抗轴心"的凝聚力。 俄罗斯则乐见美国战略资源被牵制,在叙利亚和乌克兰方向的压力得以缓解。 最出人意料的是欧洲,红海航运危机倒逼其加速能源转型,同时美国为盟友护航的义务让欧洲在安全事务上获得更多议价权。 这场冲突暴露了美国中东政策的致命弱点。特朗普政府将胡塞简单定性为"恐怖组织",却忽略了其背后复杂的地缘政治生态。当B-2轰炸机群在也门投下数千枚炸弹时,美国内部对军事行动的分歧已公开化。 有官员直言:"我们在为欧洲的航运安全买单,却让伊朗坐收渔利。"这种战略短视,让美国陷入"越打越被动"的恶性循环。 现在的问题不是美国能否打赢胡塞,而是这场冲突何时才能收场。当胡塞武装在萨那街头展示新缴获的美式装备时,当欧洲港口因红海危机货物堆积时,当伊朗核设施的离心机加速运转时,或许真正的赢家早已揭晓。 这场战争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胜利方,但某些势力正通过制造混乱获取战略红利。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棋子有时也能成为棋手——这正是中东乱局最吊诡的地方。
美打胡塞无利可图,这场冲突中谁是赢家?当美国B-2隐形轰炸机群跨越印度洋直扑也门
清音绕耳旁
2025-03-31 10:14:51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