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就处罚吧!反正不能打!”1968年,四架“美军战机”逼近我国导弹营驻地,营长陈辉亭连续7次抗命拒发导弹,事后却没受处罚。 那么,陈辉亭究竟为何一而再再而三选择抗命不从呢?这其中又有何变故? “陈辉亭!立刻执行命令!” 面对上级的不断指示,陈辉亭却始终不为所动。 当所有人都为这个抗命不从的营长提心吊胆,以为他不敢向前来挑衅的“美军战机”发射导弹时,陈辉亭却有自己的打算。 1月23日,这几架前来“挑衅”的战机公然驶入广西宁明空域,彼时中越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这架战机却偏偏在这个时候驶入两军交战地带。在常人看来,除了挑衅,再没有别的意思了。 起初陈辉亭在经验的指导下,也认为这必定是敌军进犯的信号。所以当雷达上检测出这几架战机时,作为营长的他立刻组织部下排兵布阵,准备随时向这几架战机发射导弹以示驱逐。 而就当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全军上下只等陈辉亭下令时,他却犹豫了起来。 陈辉亭的犹豫在当时的很多人看来是未战先怯的表现,因此包括下属和空军指挥部在内的诸多同志都对其感到非常失望。 在多次命令下达后,陈辉亭的态度却依旧坚定:“不能发射!”这是接到发射命令以来陈辉亭不断重申的观点。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陈辉亭一再拒绝发射导弹呢? 就在众人疑惑不解之时,另一道声音突然传来。 “停止发射导弹!空中盘旋的是我方战机!” 在最新下达的指示中,这时候战士们才知道,原来他们的营长并非未战先怯,而是另有苦衷。 陈辉亭初中毕业后就报名参加了解放军,而后又因为文化程度较高被录取到了雷达部队,此后便一直在雷达部队工作。 可以说,对于雷达的理解,陈辉亭已经到达了很多人都无法达到的高度,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他能出任导弹部队第二训练营营长职位的原因。 也正是依靠着自己对雷达和导弹的绝对理解,陈辉亭准确地从雷达上注意到了这四架战机的“诡异”之处。 在陈辉亭看来,这几架战机飞行的阵型相当奇怪,因为它们居然是呈紧密型阵型飞行的。 按道理说,如果是敌军飞机前来挑衅,势必会分散飞行。因为挑衅行为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我军的驱逐和反击,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即刻爆发战争。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这些飞机一般都会分散开来,而不是像这几架战机这样,生怕我军导弹打不中它们一样。 “有没有可能它们其实是我军战机?”这个念头在陈辉亭脑中一闪而过,随后这样的念头便开始无限在他脑海中蔓延,看着雷达上紧密飞行的战机,陈辉亭更加确信这一点。 所以即便空军指挥部7次传来催促发射导弹的命令,陈辉亭也始终不为所动,甚至连背上处罚也在所不惜。 事情很快如陈辉亭所愿,上级部门很快启动最新计划排查了这四架战机的身份,最终结果和陈辉亭判断的一样——它们的确是我军战机。 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这几架战机只是在维修后执行例行试飞作业。 可以说,因为陈辉亭的抗命不从,几个飞行员的生命得到了保障,我国的几架战机也因此幸免遇难。 但事实上,我们需要肯定的不是陈辉亭敢于质疑的勇气,而是他过硬的专业能力。 试想,若一个军人没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在当时的情况下空有一腔热血而拒绝服从命令,势必会酿成大祸。万一这几架战机真的是敌方战机,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陈辉亭的专业技术支撑他拒绝服从上级的命令,但放眼望去又有多少人能拥有像他一样的专业技术呢?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军人服从上级命令也是情理之中的选择。 如今的陈辉亭已然退休,但这些年他依旧笔耕不辍地继续着对中国地空导弹部队的发展史的研究。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他已经编撰了超过60余万字。优秀的人到哪个行业都会发光,陈辉亭同志便是如此。
美军上将大胆预言,解放军统一之战将以何种名义,打响那震撼世界的第一枪?近年来
【6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