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湛江某军舰甲板上一个7岁男孩的提问里。2024年4月,人民海

苍鹰展翅霸苍穹 2025-03-31 18:41:34

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湛江某军舰甲板上一个7岁男孩的提问里。2024年4月,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舰艇开放日活动中,一名被称为“小孩哥”的男孩指着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垂直发射系统,向记者抛出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这里面可以装核弹吗?”这个看似天真的提问,却在24小时内引爆全网,甚至惊动了军事专家和中核集团——前者用专业视角解答“能装但不需要装”,后者则直接邀请孩子走进核动力研究基地,亲手触摸国家核工业的脉搏。 这场“稚子问核”的风暴,远不止于一次网络狂欢。当孩子的问题被贴上“火力不足恐惧症遗传”的标签时,人们突然意识到:今天的中国少年,早已不是躲在家长身后怯生生看军舰的模样。他们能准确说出“通用垂直发射系统”的专业名词,能对着导弹舱门追问战略威慑力量部署,甚至让开过坦克、见过大场面的军事记者当场语塞。这种转变背后,是国防教育从课堂延伸到战舰甲板的生动实践——仅2024年上半年,全国就有23个沿海城市开展舰艇开放活动,让百万青少年亲身感受“中华神盾”的钢铁脊梁。 更深层的震动来自专家解读引发的连锁反应。军事专家杜文龙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范本:“肯定能装”四个字,既展现了装备实力,又用“不需要装”的潜台词勾勒出中国核威慑体系的战略纵深。这种坦诚与自信,恰是新一代国防教育的精髓——不再讳莫如深,而是用科学态度直面敏感话题。当“小孩哥”在中核集团九〇九基地踩着发电脚踏车,看着灯泡因核能原理次第亮起时,核技术的神秘面纱已化作可触摸的科普实验。这种教育范式颠覆了传统:它不再强调“不能问”,而是教会孩子“怎么想”。 历史总在细微处照见未来。1964年罗布泊的蘑菇云升起时,毛主席用“纸老虎”论破除核恐惧;60年后,新一代少年在战舰上追问核弹部署,得到的却是开放式的技术解答。两代人的发问跨越时空呼应,折射出中国从“打破核垄断”到“掌握核话语权”的蜕变。更值得玩味的是网友的集体共鸣——那些自嘲“保守派”的成年人,突然在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曾有过的底气。这种底气,源自辽宁舰南海演训的舰载机呼啸,源自福建舰电磁弹射的技术突破,更源自课堂上老师讲解“两弹一星”时少年们发亮的眼睛。 当“小孩哥”抱着核潜艇乐高模型喊出“我也要造保卫祖国的武器”时,这个场景恰似历史的隐喻:50年前,成都291信箱里封存着核科研人员隐姓埋名的家书;50年后,新一代少年站在刻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丰碑前,已能读懂那份沉默的力量。从“稚子问核”到“少年追核”,这条路上铺就的不仅是技术自信,更是一个民族对安全与发展命题的深刻理解——正如杜文龙所言:“国防意识才是真正的长城。”而这座长城的每一块砖石,正由无数双举起的小手共同构筑。

0 阅读:109

猜你喜欢

苍鹰展翅霸苍穹

苍鹰展翅霸苍穹

苍鹰展翅霸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