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越细碎越补气血】为什么食物越细碎越补气血呢?我们知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通过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协调合作完成的。日常所吃的食物中除了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是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都必须先在消化道内经过,被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后,才能通过消化道内的黏膜进入血液,送到身体各处组织细胞利用,从而使得各个脏器发挥正常的功能,保证身体健康。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这种分解过程称为“消化”。
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消化道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不断地向消化道的下方推进,这种方式称为“机械性消化”;另外一种是消化腺会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将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充分化学分解,使之成为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种消化方式被称之为“化学性消化”,在正常情况下,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同时进行,互相配合。
两种消化的目的都是将食物磨碎,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再顺利通过消化道的黏膜进入血液,而大分子的物质只能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西医的营养学里有一种叫“要素饮食”的方法,就是将各种营养食物打成粉状,进入消化道后,即使在人体没有消化液的情况下,也能直接吸收,这种方法是在不能吃饭的重症病人配营养液常时用的。由此看来,消化、吸收的关键与食物的形态有很大关系,液体的、糊状的食物因为分子结构小可以直接通过消化道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循环来滋养人体。
所以说,只有胃肠功能正常,吃进去的食物才能转化为血液,从而源源不断地供给全身的每一个器官;而当胃肠的功能开始减弱或者胃肠有疾病的人,我们就需要给他们的胃肠里输送液态或糊状的营养物质,这样才能很快地消化和吸收,使这些营养物质直接生成血液,反过来又滋养胃肠,帮助虚弱的肠胃恢复正常功能。
所以,在照顾气虚体质的人,以及胃肠功能减弱的老年人时,将食物加工成细碎的的小分子食物,更有利于吸收,使之尽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