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东北大爷,仅凭一根扁担,活捉了25名有“春川碧石”

品古观今呀 2025-04-01 10:08:32

1950年,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东北大爷,仅凭一根扁担,活捉了25名有“春川碧石”之称的王牌美军。

50岁的曲洪一,是东北辑安县的一名木匠,也是民兵队队长。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同时在东北三省招募随军担架队。一直想为国争光的曲洪一,便积极报名参加担架队。

由于曲洪一年纪太大,随军奔战劳累,组织开始未予批准。

曲洪一倔强劲儿上来了,再次申请,结果又被拒绝。后来曲洪一干脆剃掉了头发和胡子,来到报名处,道:“不让我参加,我就随军一起走,你们去哪儿,我都跟着。”

部队见他态度坚决,最终批准了他的申请。

曲洪一年龄虽大,但组织能力强,还懂朝语,因此他被任命他为第三担架队的队长。

10月20日,曲洪一接到指示,带领第三担架队首批出征,与随志愿军并肩参战。

不久,曲洪一接到紧急命令:立即奔赴前线,把战场上的伤员,运送到楚山医院救治。

当晚,他到达楚山时,才发现医院空无一人,医务人员已经转移。曲洪一当即决定,救人第一,命令担架队连夜跨过鸭绿江,将伤员运送到辑安县的海关村救治。

鸭绿江水异常冰冷,刺骨的寒风呼啸而归,担架队员们衣着单薄,破旧的草鞋踏着碎石,薄裤刮蹭着荆棘,队员们腿脚皆伤,但仍不遗余力地拼命赶路。

队员们轮流调换,一直步行了330公里,困了就稍微打个盹,历经四天四夜终于将伤员送达目的地。

10月30日,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曲洪一带着担架队,沿路摸到楚山郡下水洞,突然听到整齐的行军脚步声。

“停!有敌情!”曲洪一举手示意大家停止前进,并小声告诉大家赶紧隐蔽。

因为曲洪一懂朝鲜语,他侧耳仔细聆听,知道发现这是一群敌人。思考几秒后,他压低嗓子告诉大家敌对策略,并要大家见机行事。

说罢,曲洪一手握扁担,匍匐在地面上,死死盯住前方。当敌人临近时,曲洪一突然像雄狮一样,窜了起来,拿起扁担指向敌人,用朝语,喝道:“放下武器!缴枪不杀!”

身后的队员们也蹿了出来,将敌军包围起来,拿着扁担对准了他们:“放下武器!”25名敌人被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打了个冷颤,纷纷将携带的武器放到地上,举手投降。

队员们蜂拥而上,收缴了武器,并将他们捆了起来,押送山下。

临近清晨,天已放白。敌人才发现俘虏他们只是十几个抬着担架,拿着扁担的人。俘虏又羞又怒,但又无可奈何。

经过审讯,得知俘虏竟是来自素有“春川碧石”之称的第六师团第七连王牌部队。

很快这件事在志愿军中传开,曲洪一“扁担巧战王牌军”,其担架队被组织授予“模范担架队”称号,而曲洪一也被记了一等功。

抗美援朝结束后,曲洪一手中的那支扁担被军事博物馆收藏。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勇气,也成了见证了抗美援朝的“金贵”藏品。

1981年3月,曲洪一因病去世,终年85岁。曲老生前一直保持着乐于助人、一心为党的优良作风,义务看护集安县的莲花公园。

像曲洪一这样的抗战楷模,在战争年代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有的记录在册,有的已不为人知,但他们的灵魂永驻,一直守候着泱泱崛起的华夏民族。以此致敬抗战英雄,永垂不朽!

0 阅读:33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