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娄竞的父亲娄丹在沈阳创立了三生制药。作为著名生物医学专家,娄丹非常资深,且经验丰富。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正在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娄竞在《自然》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关于血小板生成素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治疗作用的相关报道,敏锐地意识到了该类药物的巨大前景,于是他果断回国。在父亲创办的三生制药内组建起了一支研发团队,开始对这项技术进行攻关。
2005年,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娄竞带领公司团队完成了全球首款rhTPO药物“特比澳”的研发,成为国内生物医药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这款药物的成功,让其父看到了他独当一面的能力,其后他开始逐步接手公司的管理工作,且开始在资本市场大展身手。
2013年,中信国健谋求IPO失败之后,转而寻求出售。此时,三生制药看中了中信国健,通过多次收购的方式,将持股比例增加至97.78%,这一过程耗时两年,耗资超过64亿元,并将其改名“三生国健”。
据悉,中信国健即将上市的产品包括治疗乳腺癌、淋巴癌、关节炎的赛普汀、健妥昔、益来瑞等三款产品。而这家公司也于2020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目前市值为171.4亿元。
资本市场的腾挪,机会多,但风险也足够大。
2019年以及2020年,三生国健旗下治疗乳腺癌的赛普汀以及用于预防肾移植引起急性排斥反应的单抗产品健尼哌两大单品上市。
但遗憾的是,这两款产品均未带来较大的放量,而公司明星产品益赛普的下滑无法得到对冲,使得业绩一度开始下滑,三生国健上市之后便开始一路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三生制药在此期间也遭遇了较大的挑战,根据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77亿元、9.74亿元以及8.36亿。在这种背景下,三生制药的股价一路下跌,其从2018年最高位的22.63港元/股一路下跌至2022年的4.17港元/股,跌幅超过了75%。
作为一个成熟药企,业绩失去“想象力”是灾难性的,除非自身造血能力非常之强。
为了扭转公司颓势,娄竞开始调整公司业务结构,到2021年,三生制药则重回增长轨道。财报显示,2021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16.51亿元、19.16亿元、15.49亿元以及20.90亿元。
拉长时间轴来看,生物医药领域的“常青树”并不多见,三生制药绝对算得上一个。其旗下大单品特比澳上市二十多年依旧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据IQVIA数据预测,特比澳对应的市占率约65%,继续保持升血小板药物市场的龙头地位。由此可见,该产品则是三生制药生命周期的基石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三生制药多元化的成功,其业绩已经开始进入收获期。基金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