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父亲是“湘中五子”之一,六岁那年失去了母亲,十八岁那年,她披上了嫁...
向梦说历史
2025-04-01 16:55:29
她的父亲是“湘中五子”之一,六岁那年失去了母亲,十八岁那年,她披上了嫁衣,新婚时父亲赠联“半潭秋水一房山”,似是预言了她清冷而坚韧的一生。
这是李闰的故事,她的丈夫就是赫赫有名的谭嗣同。
婚后她随丈夫远赴甘肃,他们曾对月吟诗,留下“秋气悬孤树,河声下万滩”的佳句,然而,独子夭折后,李闰抚育起了侄辈,在丈夫“察视风土、物色豪杰”的漂泊岁月里,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家族,当谭嗣同写下“养亲抚侄赖君贤”时,更是对这位妻子最深的理解。
1897年的上海街头,这个裹着小脚的女子领着家中仆妇宣传天足,与康广仁夫人共创中国女学会,次年又创办第一所自办女学堂,将《女学报》化作新女性的启蒙火炬,彼时的李闰早已超越“贤内助”的范畴,成为维新浪潮中独立的思想者。
戊戌年的秋风传来噩耗,她三度自戕未遂,最终选择“臾生”为号,既是践行丈夫“忍死须臾”的遗志,更将余生化作绵长的守候:她创办浏阳女师,在深夜里焚诗寄思,把对一个人的思念升华为千万女性的黎明,康有为、梁启超赠予的“巾帼完人”匾额,。
临终前她自挽:“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二十余年孤灯映照的深闺里,未亡人的竹簪裹着纸钱化作灰蝶,而灰烬深处,永远栖息着那个与丈夫对弹“崩霆琴”的春夜。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