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已经成家的徐志摩已有23岁,为了追求16岁的少女林徽因,毅然和妻子离婚,无奈一直追不到林徽因。 1924年的北京,泰戈尔站在台上侃侃而谈,台下掌声雷动,徐志摩却心不在焉,他的目光穿过人群,落在那个让他心动却遥不可及的少女身上,而门口,一个不起眼的女子正低头分发传单。 他哪里知道,这场盛会不仅没能帮他赢得心上人,反而让另一个身影悄然走进他的生命。是谁让他如此失魂落魄?这场追逐又将如何收场? 那是个秋风微凉的午后,泰戈尔访华的欢迎会正在北京大学礼堂举行。礼堂里挤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烟草味,徐志摩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捏着一张节目单,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他的眼睛总是不自觉地瞟向林徽因——那个16岁的少女,穿着淡蓝色旗袍,眉眼间透着灵气,正和梁思成低声交谈什么。徐志摩的心像被什么攥住,酸涩又炽热。他23岁,已是张幼仪的丈夫,家中还有个两岁的儿子,可这些在他眼里仿佛都不重要了。 他想要的,是那种电光石火的爱情,是林徽因身上那种让他无法自拔的光芒。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从门口传来:“请拿好传单!”徐志摩随意一瞥,只见一个女子站在那里,身姿婀娜,手指纤细,正忙着分发资料。 他没多想,收回目光,继续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他多希望泰戈尔能帮他一把,毕竟这位印度诗圣德高望重,说句话或许能让林徽因多看他一眼。可当他鼓起勇气找到泰戈尔,低声诉说心事时,却只换来一句轻叹:“志摩,我看凌叔华更适合你。” 徐志摩愣住了,凌叔华?那个才华横溢却只被他当作知己的女子?他的心还拴在林徽因身上,哪里听得进这话。 几天前,他刚从伦敦回国,下了飞机就让人捎信给老友林长民。那是个阳光和煦的上午,他提着一篮从上海买来的点心,敲开了林家的门。林长民热情地招呼他进屋,客厅里摆着老式的红木家具,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屋子里飘着淡淡的茶香。 两人聊得正起劲,林徽因忽然从内室走过,手里拿着一本书,脚步轻盈,像一阵风。徐志摩的目光瞬间被她牵走,连林长民说了什么都没听清。他咽了咽口水,装作随意地问:“长民兄,刚刚那女孩是谁?”林长民哈哈一笑:“那是徽因,我女儿,忘了给你介绍。” 晚饭时,三人围坐在圆桌旁,林徽因低头剥着橘子,偶尔抬头一笑,徐志摩只觉得心跳漏了一拍。从那天起,林徽因的身影就再也没从他脑海中离开过。 可这份痴念注定是场空梦。徐志摩回到家,脑子里全是林徽因的模样,他下定决心要摆脱一切束缚。他找到张幼仪,冷冷地说:“我们离婚吧,我要追求我的真爱。”张幼仪挺着孕肚,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苦苦哀求:“孩子怎么办?我怎么办?” 徐志摩却不为所动,甚至逼她去医院打掉胎儿。那一刻,屋外的风吹得窗棂吱吱作响,张幼仪的手颤抖着签下离婚协议,眼里满是绝望。徐志摩以为,只要甩掉这段婚姻,林徽因就会接受他。 可他没想到,林家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林长民直接放话:“我女儿绝不会跟一个抛妻弃子的人往来!”林徽因也明确拒绝:“道德不允,责任不许,我不能接受这样的你。” 失落的徐志摩像丢了魂,独自走在北平的街头,秋叶被风卷起,在他脚边打转。他开始怀疑,这场追逐到底值不值得。就在这时,命运给了他另一个转机。那天泰戈尔访华的活动结束后,他垂头丧气地走出礼堂,门口那个分发传单的女子忽然抬头,冲他一笑。 那是陆小曼,眉眼间带着几分风情,声音清亮得像铃铛。她穿着浅绿色旗袍,手里还拿着一叠传单,见他走近,便递过来一张:“徐先生,留个纪念吧。”徐志摩接过传单,目光却停在她脸上。那一刻,他的心像是被什么点燃,冰冷的血液又开始流动。 陆小曼并非无名之辈,她是北京社交圈的风云人物,才华横溢,谈吐大方,只是已嫁给了军官王赓。可这对徐志摩来说不算什么,他很快被她的魅力俘获。两人开始频繁见面,或是在茶肆里品茗,或是在西山脚下散步。 陆小曼的活泼和热情,像一剂解药,治愈了徐志摩被林徽因拒绝的伤口。可这段感情注定不平静。一次,王赓登门拜访徐家,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正与他聊得起劲,门房送来两封信,一封是凌叔华的,一封是陆小曼的。 徐志摩随手把凌叔华的信递给父亲,自己拆开陆小曼的那封,脸上不自觉露出笑意。 徐申如却皱起眉头,翻看了几页后猛地拍桌:“你和陆小曼什么时候开始的?她不是王赓的妻子吗?”王赓闻言,脸色煞白,抢过信一看,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喃喃道:“若她想走,我不拦她……” 消息传开,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恋情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陆小曼最终与王赓离婚,1926年,她和徐志摩在北京完婚。 他终于得到了陆小曼,可林徽因的影子是否真的从他心底抹去,谁也不知道。 徐志摩这一生,林徽因是天边的云,陆小曼是眼前的花,他用尽全力奔跑,最终却在命运的岔路口停下。
1962年,61岁的梁思成在妻子林徽因病逝7年后,再婚娶小27岁的林洙为妻,被亲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