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死就不会死!”根据杭州日报3月21日报道,广东珠海,男子想尝试吃一下癞蛤蟆

柳烟绕古堤 2025-04-02 09:49:12

“不作死就不会死!”根据杭州日报3月21日报道,广东珠海,男子想尝试吃一下癞蛤蟆,就在河沟里抓了一些,扒皮高温煮熟之后,刚吃了没有几口,人就“蹬腿了”! 信源:杭州日报 春日的珠海,空气中还夹杂着湿冷的气息。王大强(化名),年近五旬,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 由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他的膝关节早已不堪重负,每逢阴雨天,关节便隐隐作痛,甚至影响正常行走。 他曾去医院看过,医生建议他坚持锻炼并服用一些抗炎药物,但他嫌麻烦,药价又贵,吃了几次便不愿再吃了。 前几天,他在村里听说了一种神奇的“去毒偏方”——吃癞蛤蟆可以治风湿。传言说,癞蛤蟆体内的某种物质可以活血化瘀,去除体内的风湿毒素,使关节恢复灵活。 更有甚者,村里的一个老头拍着胸脯保证:“我年轻时就吃过,吃完后骨头都轻松了!” 王大强听后,心中痒痒的。他本就信奉民间偏方,认为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肯定比医院开的药更有效。更何况,癞蛤蟆随处可抓,省钱又方便,他决定一试。 当天下午,王大强带着一个破旧的竹篮,来到村口的小河沟。这里的水流缓慢,河岸边长满了杂草,是癞蛤蟆栖息的理想之地。 他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果然发现了几只大大小小的癞蛤蟆。 他兴奋地撸起袖子,蹲下身子,伸手猛地一抓,一只黑褐色的大癞蛤蟆被他捏在手中。癞蛤蟆鼓起眼睛,拼命挣扎,四肢乱蹬,皮肤上渗出一些白色的浆液。 王大强没在意,继续抓了三四只,一起丢进竹篮里,然后提着篮子回家。 回到家,王大强按着“偏方”中的做法开始处理癞蛤蟆。他先用剪刀把蛤蟆的头剪掉,又用刀将皮剥下,露出粉白色的蛙肉。 血水流了一地,但他丝毫不觉得恶心,反倒暗自窃喜,觉得这样处理应该就不会有毒了。 接着,他将蛤蟆肉切成小块,放入滚水中焯了一遍,然后加姜、葱、蒜、生抽等调味品放进锅里慢炖。他认为高温能杀菌解毒,所以特意炖了近半小时,直到汤色浓郁,肉质酥烂。 他盛了一碗,坐在桌前,闻着汤的香气,心中更是欣喜。他坚信,这碗“神奇的风湿偏方”能帮他恢复健康,再也不受风湿之苦。 然而,刚吃了两三口,王大强的脸色就变了。他感觉喉咙有些灼热,舌头微微发麻,紧接着,胃里翻江倒海般难受,他猛地站起身,扶着桌子剧烈呕吐起来。 呕吐物中夹杂着未消化的蛤蟆肉,他痛苦地喘着气,胸口发闷,心跳加快,额头直冒冷汗。 几分钟后,他的四肢开始抽搐,呼吸急促,甚至出现了幻觉,眼前的世界变得模糊,耳边似乎响起了癞蛤蟆“呱呱”乱叫的声音。 他想要站起来去找人求救,却发现双腿完全不听使唤,只能无力地倒在地上。 这时,他的家人正巧回家,看到他痛苦地倒在地上,立刻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救护车火速赶来,医护人员一边给王大强吸氧,一边对他进行急救。经过简单检查,医生的脸色凝重:“他是中了河豚毒素和蟾蜍毒素的混合毒。” 原来,癞蛤蟆的皮肤和内脏中含有大量蟾蜍毒素,这种毒素主要作用于心脏,能导致心律失常、心脏骤停。 而王大强吃下的癞蛤蟆,很可能正好摄入了毒性极强的部分。更糟糕的是,他误以为高温炖煮能解毒,实际上蟾蜍毒素是耐高温的,高温无法将其完全破坏。 医生们尽全力抢救,尝试洗胃、注射解毒剂,但王大强的情况不断恶化,心跳越来越微弱,最终在几个小时后,心脏彻底停止了跳动。 “癞蛤蟆不能吃,这可不是开玩笑!”医生面对王大强的家属,语重心长地说。 蟾蜍毒素是一种剧毒物质,即使摄入微量也可能致命。医院每年都会接诊因误食蟾蜍或河豚中毒的患者,其中不少人因为送医不及时,最终丧命。 医生强调,许多民间偏方并没有科学依据,反而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王大强的死,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人惊讶不已,纷纷感慨:“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啊!”

1 阅读:64

评论列表

一粟

一粟

2
2025-04-02 15:25

作者与农民工一起抓的“癫蛤蟆”,怎么不劝阻?!

猜你喜欢

柳烟绕古堤

柳烟绕古堤

若果你也偏爱于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