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张爱玲因病去世。按照她生前遗嘱,将200多万遗产,全部赠送给好友宋淇夫妇。此时,她弟弟张子静却穷得娶不起媳妇。 张爱玲出生于名门望族,父亲张志沂没有本事,靠着祖上的家产过日子,母亲黄逸梵接受过新式教育,对丈夫坐吃山空的行为嗤之以鼻,再加上夫妻俩性格不合,经常吵架,最后走到了离婚的地步。 此后,张爱玲姐弟跟着父亲生活。此时,姐弟俩的关系十分要好,经常会在一起打打闹闹,感情亲密无间。 直到父亲张志沂续娶了继母孙用蕃,一切都发生改变。孙用蕃不喜欢张爱玲姐弟,对他们动辄打骂,张子静反而上赶着讨好继母,张爱玲越来越看不惯弟弟。 一次,在饭桌上,张子静挨了父亲的打,继母却在一旁笑,张爱玲非常难过,便跟着弟弟一起哭了起来。 可没过一会,弟弟就抱着球玩去了,把挨打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张爱玲觉得弟弟长得好看,但是没有志气,丝毫不敢反抗父亲和继母,实在是太懦弱。 为了改变现状,张爱玲刻苦努力读书,而张子静不仅逃学,还天天想着玩乐。张爱玲对弟弟的行为十分愤怒,不断用语言刺激他,目的是为了激起张子静的斗志。 然而姐姐张爱玲实在是太优秀了,相比之下,张子静即使努力学习,也追赶不上她。加上在家里,张子静的地位不复从前,得到的只有羞辱和嘲笑,他渐渐变得麻木、自卑、堕落。张爱玲怒其不幸哀其不争,心底里有些看不起张子静。 张爱玲十八岁那年,执意要去英国留学,父亲坚决不答应,她第一次与父亲起了争执。 张爱玲不仅遭到了父亲的毒打,还被关进小黑屋长达半年之久,精神险些崩溃。 而张子静却是冷眼旁观,在姐姐被关押这半年期间,张子静甚至从未前去看望过她。 张子静的冷漠无情,无疑是一根针,狠狠扎在张爱玲心上,从此,她对弟弟心灰意冷。 后来,张爱玲逃到母亲家。而另一边,跟着父亲生活的张子静依然会遭到继母的打骂,他渴望姐姐的陪伴。于是,他也投奔了母亲家,但是却遭到拒绝。 张子静痛哭流涕,此后又跟着父亲生活。但是他年幼体弱,成长环境非常差,又无人关心,大学没有读完,就辍学在家。 在父亲的影响下,张子静不仅学会了抽大烟,还染上了赌钱。张爱玲得知后,对他越发反感,认为他就是父亲的翻版,不是长相方面的像,而是性格、举止方面的像。 成年后的张子静为了谋生,和同学办了名为《飚》的杂志,亲自邀请姐姐帮忙写文章打响知名度。张爱玲拒绝了,理由是:你们这些不知名的报刊,我不会写,那会败坏我的名声。 张子静对姐姐的话习以为常,丝毫不在乎,没有过多久,因为经费不足,杂志宣告停刊。 张子静又成为了无业游民,他不仅身体垮了,精神也垮了。后来,父亲张志沂将偌大的家产败光,连住处都十分简陋。此时的张爱玲已经是名声大噪的作家,但她一点也不同情弟弟的遭遇,也没有伸出援助之手的想法。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和继母只能居住在十四平方米的小屋子里,这里已经没有张子静的住处,他只能流浪在外。无奈之下,他参加失业知识分子登记和考试,才获得了一份教师的工作。 此时,他的工资也只够养活自己,根本没有闲钱娶老婆。 而张爱玲远赴美国,此后姐弟俩30多年没有联系。张子静只能通过报纸了解姐姐的情况。 直到1988年,报纸误传张爱玲去世,张子静多方打听,才与姐姐联系上,希望姐姐能帮他在上海买个小房子结婚用。 但是张爱玲并不关心弟弟,只是在回信中写到:“我没有能力帮你,我也只是勉强度日。” 张子静就这样错过了最后一次结婚的机会。 后来,张爱玲去世,把一切财产赠送给了宋淇夫妇,没有留一分给弟弟张子静。 一年后,张子静在一间14平米的小屋内离世,和姐姐张爱玲一样,离世前身边无一人。 张子静一生却孤苦无依,他渴望姐姐带来的温暖,却又在无形中伤害了姐姐张爱玲。 原生家庭的痛,刻在性格里,是一辈子难以打开的结。 张爱玲姐弟出生富贵家庭,父母的冷漠,让张子静的童年在嘲讽和打骂中长大,没有享受过父母的关怀和爱护。 这让张子静变得懦弱、胆小,姐姐张爱玲被父亲关押,他却选择明哲保身。 张爱玲在这样的环境下变得敏感、要强,亲情淡薄。 如果张爱玲姐弟出生在父母相爱、家庭和谐的环境下,两人的性格不会走极端,姐弟俩的关系也不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原生家庭是我们人生起点,但不是终点,如果在原生家庭中受到伤害,要学会接纳和改变,而不是深陷其中,得过且过。#情感点评大赏#
1995年,张爱玲因病去世。按照她生前遗嘱,将200多万遗产,全部赠送给好友宋淇
鉴史忆往呀
2025-04-02 14:08:31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