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51年,国防部副部长王树声,率领众人用锄头将埋藏了20年的“列宁号”

醉卧桃花林间 2025-04-02 18:01:59

[太阳]1951年,国防部副部长王树声,率领众人用锄头将埋藏了20年的“列宁号”挖了出来,当“列宁号"飞机锈迹斑斑的残体再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见到曾经的老战友,大家沉默地摘下帽子,悲壮地低下了头,哭声此起彼落,泪流满面... (信息来源:新县阳光村务2018.12.27红廉故事|横空出世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始末(三)) 1951年,在大别山地区,泥土被一下一下地挖开,尘封已久的历史慢慢浮现,时任国防部副部长的王树声亲自带队,众人挥动锄头,挖掘工作仿佛在弹奏时光之弦,唤醒沉睡的记忆,一堆锈迹斑斑的飞机残骸最终被发现,这可不是一架普通的飞机,它背后的故事令人好奇,是什么样的经历,能让身经百战的王树声将军和他的老战友们不禁流下眼泪? 晚清时期,中国大地饱受列强侵略,风雨飘摇,龙文光出身富裕家庭,同样忧心国家命运,很早就立下报效国家的志向,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深深触动了他,他决心追随孙中山先生,考入黄埔军校,之后又进入广州航校学习航空技术,为了掌握更先进的知识,他还远赴苏联留学深造。 龙文光学业有成,回国后本想大干一番事业,可惜时局动荡,国共两党不再合作,国内形势剧变,面对人生的重要选择,龙文光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加入国民党军队,期望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龙文光是国民党军队的一名军官,级别是校尉,他接到命令,前往大别山地区,任务是与红四方面军展开对抗,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改变了他的命运,他乘坐的飞机发生故障,被迫降落,结果不幸被红军俘虏,此前,国民党方面一直大力宣传,将共产党描绘成可怕的形象,这让龙文光内心十分害怕,感到非常不安。 不过,徐向前将军的真诚交流,红军对待俘虏的友好政策以及官兵之间平等的相处方式,彻底扭转了龙文光的想法,他深受触动,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红军,并且下定决心利用自己掌握的航空技术,帮助红军制造出一架属于他们自己的飞机。 龙文光和红军机械人员齐心协力,排除万难,终于修好了那架迫降飞机,为了纪念,也为了鼓舞士气,这架飞机被命名为“列宁号”,以此为契机,红军建立了航空局,龙文光担任局长,钱均担任政委,这架看起来简单的飞机,寄托着红军的未来,同时也代表着革命力量正在蓬勃发展。 1931年,黄安战役爆发。国民党军队的抵抗十分顽固,红四方面军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为了扭转战局,红四方面军决定动用珍贵的“列宁号”飞机,龙文光临危受命,驾驶着这架飞机飞抵黄安上空。 他抓住敌军意想不到的空档,对敌军指挥部实施了精准轰炸,这一突然袭击彻底打乱了敌军部署,使其阵脚大乱,最终溃败,红四方面军凭借这一关键行动取得了黄安战役的胜利,“列宁号”和龙文光功不可没。 然而,“列宁号”的荣耀时光并不长久,国民党军队加紧围攻,红军的处境越来越困难,“列宁号”也因此成为敌方飞机重点攻击的对象,龙文光依靠高超的飞行技巧多次摆脱险境,甚至成功击落了一架敌机,但是,他个人的能力无法扭转红军实力弱于敌军的局面。 为了保住红军战士的性命,徐向前将军忍着巨大的悲痛,下达命令,就地掩埋了珍贵的“列宁号”物件,更让人难过的是,龙文光为了寻找妻子,化装前往汉口,结果不幸被捕,蒋介石试图劝他投降,但他坚决不答应,最终壮烈牺牲,牺牲时只有34岁,红军航空局也因此解散,一位原本前途光明的航空人才就这样逝去了,实在让人惋惜。 静静陈列在中国航空博物馆的“列宁号”飞机残骸,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峥嵘岁月,也记录着龙文光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他们的青春和热血,铸就了新中国的基石,我们今天应该牢记这段历史,学习和发扬他们的精神,努力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祖国的未来更加辉煌。

0 阅读:0
醉卧桃花林间

醉卧桃花林间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