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95岁老人出门散步,遇到1位96岁老人。唠嗑时,竟是74年前进藏的同一批女兵。谁知一番交流后又知道一个天大的消息!两位老人顿时相拥而泣! 2024年10月23日,四川成都的百花潭公园,和往常一样,有不少老人在里面悠闲地散步、休憩。 这一天,是95岁的闫家琪老人的生日,家人陪着她来公园,想给她过一个愉快的生日。 在公园的一处角落,闫家琪一家正准备拍张全家福,便请旁边路过的一位女士帮忙。巧的是,这位女士也正陪着自己96岁的老母亲在公园游玩。 拍完照,闫家琪和这位96岁的老人闲聊起来,这一聊,可不得了,发现两人竟都是老兵,还都进过西藏。 要知道,1950年进藏的部队数量有限,主要是18军、14军42师126团、青海骑兵支队、新疆独立骑兵师。 闫家琪先自报家门:“我是18军的。”对面的老太太一听,立马兴奋地回应:“我也是18军的!”这一下,两人的话匣子彻底打开了。 接着闫家琪又说:“我是18军第五十三师……”还没等她说完,老太太身边的亲属就高兴地喊道:“她也是53师的!” 能在90多岁的高龄,遇到同一个师的战友,这概率简直低得不能再低,可这奇迹就这么发生了。 两人继续攀谈,更加惊人的事情出现了,她们竟然同为文工团的战士,而且还是一个班的。 闫家琪激动地握着对方的手,大声说道:“哎呀你是彭家英啊,是我们的老班长!我是闫家琪啊!”话刚说完,两位老人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抱在一起痛哭起来。 咱们把时间倒回到1950年,那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西藏亟待解放和建设。18军肩负重任,踏上了进藏的征程。 闫家琪和彭家英,当时都是青春正好的姑娘,怀着一腔热血,跟着部队出发。从四川乐山开始,一路向着雅安、康定、甘孜方向前行。 当时的西藏,那可真是荒蛮之地,一条公路都没有。战士们只能靠着最原始的工具,铁锤、钢钎、铁锨,在那亘古荒原、高寒冻土上一点点地开辟道路。 川藏公路二郎山段,地势险峻得超乎想象,一边是陡峭的悬崖峭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 可战士们没有一个退缩的,硬是用顽强的意志,在这艰难的环境中推进工程。 闫家琪和彭家英所在的文工团,任务也不轻松。 她们要用歌声给筑路的战友们加油打气,“二呀嘛二郎山,高呀嘛高万丈”,那嘹亮的歌声,在峡谷间回荡,给疲惫的战士们注入了无尽的力量。 在全体战士的努力下,仅仅4年多,全长2000多公里的川藏线就全线通车了,这简直就是公路史上的奇迹。 每一公里的路,都凝聚着战士们的心血,甚至可以说,几乎每一公里,都有战士牺牲。 之后,她们又投身到甘孜机场的建设中。高原上气候恶劣,氧气稀薄,男战士们负责挖土方、推拉石滚,女战士们就挑石头、砸碎石铺地面。 大家手上都磨出了水疱,可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晚上,她们就住在简易的窑洞里。有一次,夜里突降暴雨,窑洞的顶棚被冲塌,彭家英和几位战友被埋在了下面。 这次意外,夺走了4位战友的生命,彭家英自己也受了重伤。但仅仅过了十多天,她就不顾伤痛,重返施工一线,直到机场竣工。 机场建完后,粮食短缺又成了大问题。战士们为了不麻烦当地百姓,自己拿起锄头,向荒山进军,硬是开出了良田,种出了庄稼。 后来,闫家琪和彭家英根据组织安排,去了西藏不同的地方工作,这一分别,就是快70年。 如今,在成都的这个小公园里,两位马上就要百岁的老人,毫无征兆地相遇了。这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呢? 这次相遇,让我们看到了当年进藏女兵们的坚韧与勇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深厚的战友情。 她们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也让我们对老一辈革命者,多了一份深深的敬意 。
四川95岁老人出门散步,遇到1位96岁老人。唠嗑时,竟是74年前进藏的同一批女兵
小娅说知识
2025-04-02 18:08:23
0
阅读: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