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7年11月开始,中国同日本新日本钢铁公司协商合作建设宝钢。整个工程建设总投资约为214亿元人民币,以当时的中国人口计算,相当于每人分摊20元。而当时八亿农民的平均年收入仅五六十元,国家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建设一个钢铁厂是下了大决心的。正是因为投资过于巨大,当时要求宝钢下马的呼声响彻全国,后来中央的陈云同志调查研究后拍板定下来宝钢必须建设!1985年9月份,宝钢一期工程一次性投产成功。按国家统计口径计算,宝钢投产10年后,原始资本增值了1.2倍。宝钢三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公司业绩再度大涨,“已上交一个宝钢,还掉一个宝钢,又新建了一个宝钢”。回头看,陈云拍板拍的真好。 那时候是1977年,全球经济还因为石油危机乱糟糟的呢。冶金部的副部长叶志强带了个考察团去日本看了看,回来后就一直说那边的钢铁厂有多牛。他说在新日铁的工厂,房子又大又亮,设备都是自动的,管理也特别到位,把咱们的人都给惊到了。回到中南海,叶志强还给中央的领导们放了个新日铁怎么干活的电影,大家都看得很激动。想想咱们自己的钢铁工业还那么落后,叶志强就提议说,咱得引进点新技术和新设备。这一提,宝钢的项目就开始动起来了。1977年11月,咱们中国跟日本的新日本钢铁公司商量起了建宝钢的事儿。这个工程花了好多钱,加起来大约有214亿人民币,那时候要是算到每个人头上,大概每人得掏20块。要知道,那时候八亿农民一年到头也就赚个五六十块,国家为了建这个钢厂,真的是下了狠心。不过,因为花的钱实在太多,好多人都喊着别让宝钢建了。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陈云同志仔细调查了一番,然后一拍板,说宝钢必须得建! 到了1985年9月,宝钢第一期工程一次性就建成了。国家算了算,宝钢开始生产十年后,最开始的投资都赚回来一大半了。后来三期工程也建好了,宝钢赚的钱更多了,简直是“上交了一个宝钢的钱,还清了建宝钢的债,又新建了一个宝钢”。宝钢的成功不光是让咱们国家的钢铁生产厉害了不少,也给国家工业化加了把好劲儿。回头瞅瞅,陈云的决定真是没错。宝钢的建立,让咱们国家的钢铁工业大变样,也给现代化建设打了个好基础。它不光是个产钢的地方,更像是一座代表着国家决心和民族精神的纪念碑。宝钢的建设过程,就像是改革开放刚开始那会儿的一个小故事。遇到了好多难题和挑战,但国家领导人特别有决心,看得也远,硬是把这个大项目给建成了。宝钢的成功,不光是在技术和赚钱上赢了,更是咱们中国往现代化迈的一大步。这事儿告诉我们,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就得有担当,敢尝试新东西,这样才能开创美好的未来。陈云当时拍板决定建宝钢,真是太明智了,宝钢的事儿会一直记在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书里。
从1977年11月开始,中国同日本新日本钢铁公司协商合作建设宝钢。整个工程建设总
诵旭看生活
2025-04-03 05:38:34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