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长记性!”湖北一女司机在高架上使用智驾,本以为只是体验下,结果她竟双手离开方向盘,一会补妆、一会玩手机,注意力根本就不在路上。难道,3名女生的教训还不够深刻?为什么要把性命赌在不成熟的技术上? “这不是拿生命开玩笑吗?”近日,一段湖北女司机在高架上使用智能驾驶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视频中,女司机本只是想体验一下智驾,却在行驶过程中双手完全脱离方向盘,一会儿对着镜子补妆,一会儿又低头专注玩手机,整个过程中注意力完全不在道路上,对周围潜在的危险浑然不觉。 而就在不久前,3名女生因智能驾驶发生严重事故不幸身亡,难道这样的教训还不够深刻?为何仍有人要把性命赌在并不成熟的技术上?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飞速发展,智能驾驶功能逐渐成为众多车企的宣传卖点。从自适应巡航到自动泊车,再到更为先进的智能辅助导航驾驶(NOA),这些功能的出现无疑为驾驶者带来了更多便利。 然而,在享受科技带来便捷的同时,人们似乎逐渐模糊了“智能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界限。就像这位湖北女司机,她在高架上肆意地将车辆控制权交给智能系统,却不知自己正身处巨大的危险之中。 回顾3月29日发生的那起悲剧,3名女大学生驾驶小米SU7前往安徽池州参加事业编考试,途中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由于事发路段施工改道,智驾系统未能及时识别,最终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并起火,3人不幸身亡。 据小米公司公布的信息,事发前系统已发出脱手预警和风险提示,但驾驶员却未能及时有效接管车辆。这起事故发生后,全社会都在反思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以及驾驶员的责任意识。 智能驾驶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即便再先进的系统,也无法应对所有复杂路况和突发情况。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搭载的智能驾驶技术大多处于L2级辅助驾驶阶段,其本质是帮助驾驶员提高行车安全性和便利性,驾驶员仍需时刻保持专注,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在道路养护、临时施工、交通事故等特殊情况下,智驾系统的高精地图可能无法实时更新,摄像头、雷达等感知设备也可能无法准确识别新设置的路障或限速标识,进而带来安全隐患 。在夜间、暴雨、大雾等能见度低和恶劣天气条件下,智驾系统的传感器也容易出现误判。 而部分车企在宣传智能驾驶功能时,存在过度夸大的现象。他们强调“无限接近L3”“高阶智驾”等概念,给消费者造成一种智驾系统已经十分成熟、几乎可以替代人工驾驶的错觉。 线下体验中心,销售顾问甚至会关闭“触摸方向盘”的提醒,让用户放心大胆地体验智驾;电商平台上,针对各品牌车型的“脱手驾驶神器”热销,驾驶员将其夹在方向盘上欺骗系统监测,从而真正实现“脱把”开车。 这些误导行为,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驾驶员对智驾系统的过度依赖。 此次湖北女司机在高架上的危险操作,并非个例。近年来,因驾驶员在使用智能驾驶时分心、脱手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 有的驾驶员在开启智驾后呼呼大睡,有的在智驾过程中双手长时间脱离方向盘玩手机,一旦智驾系统出现故障或遇到无法识别的路况,发生事故的概率直线飙升。
“还不长记性!”湖北一女司机在高架上使用智驾,本以为只是体验下,结果她竟双手离开
游戏人生乐无穷
2025-04-03 11:48:49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