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车企高管的最新演讲里,信息量巨大(1)
摘自 汽车商业评论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产销量突破1300万辆大关,占全球市场份额超60%。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这个承载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使命的产业正迎来关键转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为汽车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
阳春三月末尾,一场关于未来出行的思想盛宴持续升温。3月29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进入第二日之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军人物相聚北京,围绕汽车行业生态、电动化进程、智能网联、飞行汽车等前沿议题发表见解,勾勒未来出行新图景。
以下是汽车商业评论按照演讲顺序整理的车企高管演讲重点。
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CEO邓承浩
邓承浩在演讲中透露,今年长安汽车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样车会首发,明年会做规模化的装车验证,2027年开始逐渐量产,上车之后续航大概1500公里;作为30万—35万元的大六座旗舰级产品,深蓝S09很快会量产;下个月在泰国投产新能源整车工厂,也会投产其全球化战略车型深蓝S05。
他也表达了他的压力。
他说:“随着数字化转型,汽车已经从原来的B2B2C的企业,即我们是一个B端的企业,面向的是经销商的B端,再去to C端。已经转向了B+B to C,即直接to C,和用户直通、直联,传统的分销范式已经转向了智慧营销的模式,所以这些年长安汽车也一直在探索。当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挑战和压力,去年这个时候正好是小米SU 7的发布会,对我们冲击还是蛮大的,原来我们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就已经OK了,但是现在一个好的产品跟好的流量结合非常重要。我们团队开玩笑说,我们上个热搜就像过年一样,结果小米雷总天天在过年,有时一天过好几个年,我觉得对我们挑战还蛮大的。”
面对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竞争的加剧,邓承浩判断,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相对地域辽阔、文化丰富的市场而言,最终主流和差异化应该不会只有3—5个品牌,虽然在产业重塑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品牌消失掉,但最后可能会有不超过20个品牌相对有一定声音。
他在演讲中,还提到了三点挑战:
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全球的形势仍然面临很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包括关税壁垒、海外产业法规、政策等,对汽车这个全球化产业而言还是有很大冲击;
2、现在面临着新的转型,包括飞行汽车、自动驾驶等法规标准,也需要快速完善;
3、这些年中国的举国体制、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进步,电动化推行非常快,但是市场差异还是很大的,很多农村和县域市场很有机会能快速提升,但其实整个基础设施布局还有很大的差距。
同时,他也给出了三点建议:
1. 要体系化、规模化、高质量的出海,希望相关主管部门能够建立信息共享、市场共享的平台,对出海进行指导;
2. 建议加强AI、自动驾驶、飞行汽车相关的顶层设计,通过建立技术标准来引导产业高质量出海;
3. 对于充换电基础设施,要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特别是对于一线市场要加大建设力度,来引导新能源产品下沉力度,让整个市场都能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