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晨宇黄霄雲这个事,我看到还是有人在纠结,也许是我昨天说的太细腻了,那就更

璨珲地 2025-04-03 17:25:40

关于华晨宇 黄霄雲这个事,我看到还是有人在纠结,也许是我昨天说的太细腻了,那就更简单一点,把核心提炼出来。

这个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创意被搬运。

我们先把华晨宇曾经在《歌手》现场唱的《孩子》吟唱段,简称为“孩吟”,把《烟火里的尘埃》,简称为“烟尘”,这样表述起来更方便。

所以接下来的事实还原,就是黄霄雲买了“烟尘”这首歌的词曲版权(翻唱权),然后录音室作品的呈现,却是“烟尘”+“孩吟”,而且“烟尘”首唱是华晨宇,“孩吟”的创作设计是华晨宇,此前“烟尘”+“孩吟”曾经出现在华晨宇的演唱会上,是台上台下的互动。

所以,“烟尘”+“孩吟”的组合,其实已经出道好多年了,然后现在它们又同时出现在黄霄雲的版本里,且并没有标注“孩吟”的出处。因为“孩吟”作为吟唱段落无法申请版权,而黄霄雲使用且没有任何署名,所以华晨宇工作室认为这是打擦边球。

事情就是这样的,是打擦边球吗?就是打擦边球啊!即使“孩吟”没有版权,无法维权,但在创作的世界里,“烟尘”+“孩吟”混合成新“烟尘”的做法,就是有意为之的“巧合”,这种歌曲拼贴创意本身,就是创意设计,你借鉴、你采纳,就需要获得首创者的同意,或者至少为其署名。

就这么简单的事情,还有什么好争的呢!

好了,还有一些延伸的事情。有些“较真”的歌迷希望曲线找证据,然后对“烟尘”的原创性产生质疑,认为这段吟唱,本身就是在西楼作品《孩子》旋律基础上的“和声”,算不上原创。

《孩子》当然是西楼作曲的,“孩吟”也是在《孩子》基础上的和声延伸和即兴创作,它确实不是独立性的作曲,要不然当年在《歌手》节目,华晨宇就会给这个版本的作曲栏,补上自己的名字。

但不要用和声来混淆视听,和声有很多种,华晨宇的“孩吟”作为一个即兴吟唱段落,首先它肯定不是功能和声,这样的即兴吟唱,我的理解是属于现代和声范畴,所以比起单一的三度、五度和声,听起来更自由,可以成为一个单独的吟唱段落,而这样的和声延展,你就算不用作曲的定义,至少是一种创意创作。

还有人纠结黄霄雲的吟唱和华晨宇的吟唱段落,音程变化的不同等等,讨论这种完全没有意义,这就像之前有些大聪明用音频谱表鉴别有没有假唱一样。知道一直以来编曲著作权为什么很难维权吗?就是你如果把涉嫌抄袭的编曲和原创的编曲,两个工程文件放到一起,就会发现哪怕它们听起来再像,像到简直一模一样,它们的分轨文件,都可以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这种涉嫌创作有没的借鉴和抄袭的案子,最重要的不是你去比两个版本哪个音的细节差异,哪件乐器音色是不是一模一样,最重要的还是站到一个更高点,甚至可以说是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就是创意有没有抄袭。

之前北京互联网法院有一起编曲官司成功维权,用的就是创意角度,可惜的是目前这方面还没有相关法律及产业的系统性支持,只能靠像张靓颖这样的歌手自发给编曲人版权费的个人行为,来推动行业发展,还是希望未来音乐行业能自己形成一个配合法律从创意角度去判定编曲有没有抄袭的体系。

所以最后回到这件事,“孩吟”是华晨宇整出来的,“烟尘”+“孩吟”的组合,已经在华晨宇的演唱会上多次出现,而黄霄雲翻唱的版本拿了“烟尘”的词曲授权,却录出一个“烟尘”+“孩吟”的版本,且没有任何提及华晨宇的名字,事情不就是这样吗?还有啥好纠结的。

让我们不提作曲、不提和声,不提版权,这就是华晨宇的创意出现在了黄霄雲的歌曲里的问题。现在的问题,就是要么黄霄雲和华晨宇沟通署名的问题,要么就是证明她比华晨宇更早设计“孩吟”,且更早呈现过“烟尘”+“孩吟”的创意,别的都不重要。

0 阅读:6
璨珲地

璨珲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