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火,烧了风水宝地
在清末民初那会儿,天下纷扰,世事如棋局局新。
在中原腹地,有个名叫云水镇的地方,镇上有个姓李的大户人家,人称李老爷。
这李老爷家大业大,做的是丝绸茶叶的生意,平日里为人豪爽,仗义疏财,在云水镇是响当当的人物。
然而,在那云水镇东边三十里地,有个名叫风柳村的村子,村里有个姓赵的商人,名叫赵万财。
这赵万财早年是个落魄书生,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笔横财,便做起了药材生意。
他这人心眼儿多,手段狠辣,短短几年间,竟也积攒下了不小的家业。
李老爷和赵万财,本是井水不犯河水,各做各的生意,可偏偏有那么一年,云水镇附近的丝绸茶叶大丰收,价格骤降,李老爷的货囤得太多,资金周转不过来,便想着往药材生意上插一脚。
这一插手,可就捅了马蜂窝。
赵万财见李老爷来抢自己的饭碗,那叫一个气不打一处来。
他暗地里使了不少绊子,先是放出谣言说李老爷的丝绸茶叶里掺了假,又勾结官府,处处给李老爷使绊子。
李老爷也是个硬气的人,哪会吃这套?
两人一来二去,便结下了梁子,生意上有了过节。
这事儿要是搁在旁人身上,或许就不了了之了,可偏偏李老爷和赵万财都不是善茬。
李老爷心里憋着气,总想找机会出口恶气,而赵万财呢,更是恨不能把李老爷生吞活剥了。
就在两人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云水镇西边的山里,传出了一件大事儿。
说是那山里有个风水宝地,名叫龙吟谷,谷中藏有龙脉,若是能得此宝地,子孙后代必将飞黄腾达,富贵无穷。
这事儿一传出来,云水镇上的富商大贾们,一个个都红了眼,纷纷派人去寻那龙吟谷。
李老爷和赵万财自然也不例外,两人都暗中派出了心腹,势必要找到那龙吟谷,抢占先机。
经过一番明争暗斗,李老爷的手下终于找到了龙吟谷的入口。
那地方极为隐蔽,四周被密林环绕,若不是有人指引,根本找不到。
李老爷得知消息后,大喜过望,当即决定,要在龙吟谷里修建一座宅子,作为自己的避暑山庄,同时也是为了占住那风水宝地。
说干就干,李老爷从外地请来了能工巧匠,又调来了大批的工匠和物料,开始在那龙吟谷里大兴土木。
赵万财得知消息后,那叫一个气得直咬牙,心里暗骂李老爷狡猾,竟然抢先一步找到了那风水宝地。
他心中盘算着,既然明抢不行,那就来暗的。
赵万财花了重金,从外地请来了一位风水先生,那风水先生号称“铁口直断”,在江湖上颇有名气。
赵万财请那风水先生来,就是想让他给想个法子,破了李老爷的风水宝地。
那风水先生到了风柳村,赵万财好酒好菜地招待了一番。
席间,赵万财把自己的来意说了,那风水先生听了,捋了捋下巴上的山羊胡,沉吟片刻,说道:“要破那龙吟谷的风水,也不难,只需一把火,烧了那龙脉即可。”
赵万财一听,眼睛一亮,连忙问道:“此话怎讲?”
那风水先生微微一笑,说道:“龙吟谷之所以是风水宝地,皆因那谷中藏有龙脉,龙脉一断,风水自破。
而那龙脉,便是谷中的一条小溪,源头在一处山洞里。
你只需派人去,在那山洞里放上一把火,把源头给烧了,龙脉自断,那龙吟谷的风水也就破了。”
赵万财一听,连声称妙,当即给了那风水先生一大笔银子,又派了几个心腹,让他们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去龙吟谷放火。
那几个心腹领了命,连夜赶往龙吟谷。
到了那龙吟谷,他们趁着夜色,悄悄摸到了那山洞口,点起火把,往山洞里一扔,顿时火光冲天,火势迅速蔓延开来。
此时,李老爷正在那新建的宅子里,和工匠们一起喝酒庆功。
突然,一个工匠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说道:“老爷,不好了,龙吟谷那边着火了!”
李老爷一听,酒意顿时醒了大半,他站起身来,往窗外一看,只见远处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天。
他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好,连忙吩咐手下,赶紧去救火。
可那火势实在太大,等李老爷的手下赶到的时候,龙吟谷已经变成了一片火海。
李老爷望着那熊熊燃烧的大火,心如刀绞,他知道,自己辛苦修建的宅子,还有那传说中的风水宝地,都毁在了这一把火里。
李老爷气得浑身发抖,他发誓,一定要找出放火的真凶,让他血债血偿。
他当即派出手下,四处打听放火之人的下落。
而另一边,赵万财得知龙吟谷的大火已经烧起来,心里那叫一个得意,他觉得自己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然而,他得意得太早了。
那龙吟谷的大火,虽然烧断了龙脉,破了风水,但也引来了天谴。
原来,那龙吟谷里的龙脉,并非普通的山水之气,而是天地间的一股灵气。
那灵气被烧,天地震怒,降下了大灾。
云水镇和风柳村一带,连着下了半个月的大雨,山洪暴发,房屋倒塌,田地淹没,百姓流离失所,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赵万财的药材生意,也在这场大灾中损失惨重,他望着那满目疮痍的家园,心里那叫一个后悔莫及。
而李老爷呢,虽然失去了风水宝地,但因为他平日里仗义疏财,乐善好施,在百姓中威望极高。
大灾过后,他带头组织百姓重建家园,又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赢得了百姓们的尊敬和爱戴。
这事儿过后,李老爷和赵万财都收敛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样争强好胜,斗得你死我活。
他们开始意识到,人活着,最重要的还是行善积德,才能保得家业兴旺,子孙平安。
可那龙吟谷的大火,却成了云水镇和风柳村一带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每每提起,都让人唏嘘不已。
人们都说,那是赵万财一把火,烧了风水宝地,也烧了自己的前程和良心。
这事儿传得沸沸扬扬,云水镇和风柳村的人,都知道赵万财和李老爷之间的恩怨,也都对赵万财的所作所为嗤之以鼻。
赵万财呢,也知道自己犯了众怒,平日里便更加低调,轻易不再露面。
而李老爷呢,在经历了这场大风波之后,更是心如止水,不再与人争斗。
他开始潜心研究茶道,把自己的丝绸茶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又拿出一部分家财,在云水镇上办起了学堂,让镇上的孩子们都能读书识字。
那学堂办得极好,孩子们在里面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会做人的道理。
李老爷也因此赢得了“大拇指大善人”的美名。
每当提起李老爷,云水镇的人都会竖起,赞不绝口。
而赵万财呢,虽然生意还勉强维持着,但已不复当年之勇。
他时常望着那残破的宅院,想起自己当年一把火烧了龙吟谷的蠢事,心里便如同刀割一般疼痛。
他明白,自己这一辈子,算是毁了。
他后悔,他自责,可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他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良心的谴责,和那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
这事儿虽然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在云水镇和风柳村一带,却始终被人们传颂着。
人们都说,赵万财一把火,烧了风水宝地,也烧了自己的良心和前程。
而李老爷呢,则因为行善积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故事,也被人们传为佳话。
赵万财呢,自打那之后就跟变了个人似的,整天耷拉着脑袋,也不出门遛弯儿了。
家里头那几房姨太太,见着他也没个好脸色,一个个都瞅着他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
赵万财心里苦啊,他明白,这都是自己作的。
他时常坐在自家大院儿的门槛上,抽着旱烟袋,眯着眼睛望着天儿,心里头那个悔啊,比吃了黄连还苦。
有时候一抽就是一宿,烟袋锅子里的火星子,一闪一闪的,就像是龙吟谷那场大火,烧得他心里头直痒痒。
村里头那些半大小子,见着他都绕道儿走,生怕他心情不好,拿自己撒气。
有时候赶上他喝醉了,嘴里头还嘟囔着:“龙吟谷啊龙吟谷,你这是害了我啊!”村里人听了,都摇头叹息,心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而李老爷呢,日子倒是越过越红火。
他那丝绸茶叶生意,愣是在他手里头盘活了,云水镇上的老少爷们儿,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儿,都得找他买上几匹好绸子,几斤好茶叶。
李老爷也大方,赶上灾荒年景儿,还开仓放粮,救济百姓。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见了他都得叫声“李善人”。
李老爷家那大门,整天敞开着,赶上过年过节,还得请戏班子来唱上几出大戏,热闹热闹。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都愿意往他家那大院儿里头凑,听听戏,喝喝茶,乐呵乐呵。
李老爷也乐意跟大家伙儿一块儿乐呵,他心说:“人活着,不就是图个乐呵嘛!”
可就算日子过得再好,李老爷心里头那块儿疤,也是揭不掉的。
他时常想起龙吟谷那场大火,想起自己辛苦修建的宅子,就那么烧成了灰。
他心里头那个疼啊,跟刀割似的。
但他明白,这事儿已经过去了,再想也没用,还是得往前看。
于是,李老爷就把心思都放在了办学堂上。
他心说:“我这一辈子,也就这点儿爱好了,能给孩子们留个念想,也算值了。”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又四处张罗,在云水镇上办起了学堂。
学堂里头,啥书都有,啥课都教。
村里头那些孩子们,都愿意往学堂里头跑,都想着多学点儿东西,将来好出人头地。
李老爷见着孩子们一个个都那么争气,心里头那个美啊,比吃了蜜还甜。
他时常站在学堂门口,望着那些孩子们,心里头就琢磨:“这学堂啊,得一直办下去,不能让孩子们再受咱这穷苦日子的罪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云水镇跟风柳村的老少爷们儿,也都习惯了这种日子。
村里头那些半大小子,也都一个个长大成人了,有的出去闯荡江湖了,有的留在村里头种地了。
但不管走到哪儿,他们心里头都得惦记着李老爷,惦记着那个学堂。
赵万财呢,也一天天地老了。
他那药材生意,愣是让他给败光了。
家里头那几房姨太太,也都一个个地走了,就剩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守着那座大院儿。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见着他也都绕道儿走,生怕他哪天心情不好,拿自己撒气。
赵万财心里头那个苦啊,比吃了黄连还苦。
他时常坐在自家大院儿的门槛上,抽着旱烟袋,望着天儿发呆。
有时候赶上刮风下雨,他还得赶紧起来,把大门关上,生怕那风吹雨打,把自己的老骨头给吹散了。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见着他这副模样,也都摇头叹息。
心说:“这人哪,还是得厚道点儿,要不,到老了,连个送终的人都没有。”
就这么着,赵万财在自家大院儿里头,孤零零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临死那天,村里头连个来送终的人都没有。
就他一个人,躺在床板上,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心里头那个悔啊,比啥都苦。
而李老爷呢,一直到死,都惦记着那个学堂。
他临死那天,还嘱咐家里人,说:“我死了以后,你们得把学堂继续办下去,不能让孩子们再受穷苦日子的罪了。”家里人也都答应着,说:“放心吧,老爷,我们一定会把学堂办下去的。”
李老爷听了,这才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见着他死了,都一个个地来送终。
他们心说:“这李善人啊,算是没白活一辈子。”
李老爷死了以后,家里人果然把学堂继续办下去了。
村里头那些孩子们,也都愿意往学堂里头跑,都想着多学点儿东西,将来好出人头地。
而那学堂,也成了云水镇跟风柳村的一道风景线,一道希望的光。
赵万财呢,死了以后,连个埋他的人都没有。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见着他那孤零零的坟头,都摇头叹息,心说:“这人哪,还是得厚道点儿,要不,到死了,连个埋你的人都没有。”
这事儿啊,就这么着,成了云水镇跟风柳村的一段佳话,一段教训。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时常拿这事儿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说:“人啊,还是得厚道点儿,别总想着算计别人,要不,到头来,啥也捞不着,还得落个骂名儿。”
这事儿啊,也就这么着,被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成了云水镇跟风柳村的一段传奇,一段历史。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每当提起这事儿,都感慨万分,心说:“这人啊,还是得厚道点儿,要不,到老了,到死了,都得后悔啊!”打那以后,赵万财的坟头草都长了好几茬,云水镇的日子还是照常过着。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有时候聚在一起喝酒,还会聊起赵万财和李老爷的事儿。
有人就说:“你看赵万财,一辈子算计来算计去,结果呢,啥也没落下,到最后连个埋他的人都没有。”旁边的人就点头,说:“可不是嘛,人这一辈子啊,还是得厚道点儿,别总想着占便宜。”
李老爷家的学堂,还是照常开着。
村里头那些孩子们,还是每天早早地起床,跑到学堂里头去读书。
有时候赶上放假,孩子们还会跑到李老爷的坟头去,给他烧点儿纸钱,磕几个头。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见了,都说:“这孩子啊,真是懂事。”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冬天。
云水镇上下起了大雪,整个村子都被白雪覆盖着,一片白茫茫的。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都躲在家里头烤火,不愿意出门。
这天晚上,村里头突然传来了一个消息,说学堂里头出事了。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一听,都赶紧穿上衣服,跑到学堂去看。
到了学堂一看,只见学堂里头火光冲天,孩子们都吓得哇哇大哭。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见了,都赶紧上去救火。
可是火势太大了,根本控制不住。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就在这个时候,只见一个黑影从火海里冲了出来,手里还抱着一个孩子。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一看,都惊呆了。
只见那个人浑身是火,脸上都被烧得漆黑,但还是紧紧地抱着那个孩子,一步一步地往外走。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见了,都赶紧上去帮忙。
有的拿盆子泼水,有的拿衣服扑火,终于把火给扑灭了。
可是那个人却已经昏了过去,不省人事了。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赶紧把他抬到村里头的大夫那儿去。
大夫一看,说:“这个人伤得太重了,得赶紧送到城里头的医院去。”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一听,都赶紧凑钱,雇了一辆马车,把他送到了城里头的医院去。
到了医院一看,只见那个人浑身都是伤,脸上都被烧得脱皮了。
可是他还是紧紧地抱着那个孩子,不愿意放手。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见了,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经过医生的抢救,那个人终于醒了过来。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一看,都赶紧围上去问他:“你是谁啊?
为啥要救那个孩子?”那个人一看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就流下了眼泪。
他说:“我是李老爷的远房亲戚,我叫李大山。
我从小就听着李老爷的事迹长大,我一直把他当作我的榜样。
我这次来云水镇,就是想来看看他老人家。
可是没想到,我刚到学堂,就遇到了这场大火。
我当时什么也没想,就冲了进去,把孩子抱了出来。”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一听,都感动得不得了。
他们说:“你真是好样的,你救了那个孩子,也救了李老爷的名声啊。”李大山一听,就流下了眼泪。
他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不能让李老爷的名声,毁在我的手里。”
这场大火之后,学堂就暂时停课了。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都纷纷捐款捐物,帮助学堂重建。
李大山也留了下来,他说:“我要留在这里,帮助学堂重建,也要帮助那些孩子们,让他们能够继续读书。”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一看李大山这么热心,都纷纷夸奖他。
他们说:“你真是好样的,你不仅救了那个孩子,还帮助了学堂,你真是我们的骄傲啊。”
李大山一听,就笑了。
他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不能让李老爷的名声,毁在我的手里。
我也要让赵万财看看,厚道人,总是会有好报的。”
就这样,李大山留在了云水镇,他成了学堂的老师,也成了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的榜样。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村里头那些孩子们,什么是厚道,什么是善良。
而赵万财的坟头,还是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有时候还是会去看看他,给他烧点儿纸钱。
但是他们心里都明白,赵万财的一辈子,已经成了过去式了。
他的故事,已经成了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的反面教材了。
而李老爷的名字,却永远地留在了云水镇的历史上。
他的学堂,他的事迹,都成了云水镇的骄傲。
村里头那些老少爷们儿,每当提起李老爷,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真是个好人啊,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李大山也时常会想起李老爷,他会站在学堂的门口,望着那些孩子们,心里默默地想:“李老爷啊,你看到了吗?
你的学堂,还在继续着。
你的精神,还在继续着。
我会一直守护它,直到永远。”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云水镇的日子还是照常过着。
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多了一份对李老爷的怀念,对李大山的敬佩,对厚道善良的坚守。
他们知道,只有这样,云水镇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