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嫡系后代,将38个儿女送往国外,临走前嘱托:别做中国子民

懒散的闲人 2021-05-25 21:29:27

肃亲王善耆,在中国近代史上可谓小有名气:所谓小有名气,是因为他的一生和两大著名汉奸存在交集:他是川岛芳子的生父,同时,他还在释放了汪精卫——所谓生一汉奸、放一汉奸。不过,汪精卫在日本疗养期间,回想起善耆活命的时候,还曾念及善耆的好,将其称之为“了不起的政治家”。

而近代史爱好者往往关注汪精卫居多,却很少关注善耆。

晚清能臣

晚清因为什么灭亡?主流的说法是腐朽,但除了腐朽之外,朝廷没有人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善耆,其实是晚清历史上,难得的人才——当然这个难得,指的是为数稀缺,并非指善耆多么有才干。

善耆是肃亲王豪格的后人。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当初皇太极死后,没有确立大清国的继承人,豪格一度得到朝廷内很多力量的支持,但奈何豪格实力不及多尔衮,而多尔衮也未能碾压豪格,于是才有了小儿福临当皇帝的情况发生。

不过,豪格的后人,却始终是大清朝的铁帽子王,可以做到世袭罔替。善耆的父亲去世后,善耆继承了肃亲王的爵位。可以说,大清朝给了善耆尊荣,善耆当然要拼死维护大清的利益。毕竟,善耆可是大清朝的大股东。

因此对于晚清政局和治理方面的陈规陋习,善耆总是最大化予以纠正、革除,但是,善耆的这些改革,少不得要得罪别的权贵,因此,善耆在晚清时期总是受到排挤。

前朝后代

宣统三年(西历1911年)秋季,武昌起义爆发,大清朝的半壁江山随之崩溃。此时的清政府面对革命的冲击,陷入风雨飘摇的局面。历来开明的善耆更是认为:能挽救大清的,只有君主立宪改革。因此,善耆参与了“宗社党”,致力于君主立宪事业。

早在戊戌变法期间,历史就给予过清朝自救的机会,奈何当时大清帝国陷入病入膏肓的腐朽状态,各种改良都对清朝的振兴无济于事,因此,在革命的洪流面前,这种临时性的加速改革,又怎可能挽救清朝?最终,宗社党最后的努力归于失败,清朝灭亡了。

清朝灭亡,毫无见识的隆裕太后和只有六岁的宣统小儿并没受到太大冲击:因为民国政府答应隆裕太后:皇帝和太后的生活费由民国政府负担,而宣统只有六岁,也压根不知道皇帝和百姓的区别。反倒是清朝的权贵、官僚们,对大清开始念念不忘起来——当然,遗老遗少的群体不光局限于权贵,很多贫穷的旧式知识分子,对大清的灭亡也深感悲痛,对民国也持仇恨的态度——毕竟对于读过洋学堂、接受过共和思想的新青年来说,没有君主是进步的体现,但对于读四书五经长大的旧式知识分子来说,没有君主意味着大逆不道、无君无父。而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国家,居然存在着在认知方面看似来自两个不同时代的读书人群体,这不得不说很玄幻,从这也可以看出: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

善耆之前的开明,是建立在维护大清帝国统治的基础上,而一旦大清没了,善耆的开明,就转化成一种落后和保守:对于善耆来说,民国是自己的死敌,共和更是应当被倾覆的制度。

因此从宣统帝逊位那一刻开始,善耆感觉,自己的人生使命,就是用来复辟大清帝国。

复辟活动

前文说过,善耆是一个有一定见识的晚清王爷,因此,善耆对时势有着较为密切的关注和清晰的了解,因此,在民国初年,善耆就知道:想复辟大清,应该越快越好。因为一来,中国绝大多数的人口是旧式农民,对于农民来说,皇帝要比大总统靠谱,复辟帝制,最起码最广大的农民不会反对;而支持共和的力量,其实不过是南方的革命党而已,而北方大部分官僚,或者对共和采取无所谓态度,或者骨子里支持帝制,而蒙古王公里面,支持帝制的,要占主流。

与此同时,日本和沙俄也开始暗地利用中国的混乱来分裂中国的领土。比如沙俄支持内外蒙古的叛乱武装在蒙古地区制造叛乱,而日本则支持

“勤王复国军”

在东北地区复辟清朝。善耆听闻这一情况后,慷慨捐赠了大量财富给“勤王复国军”,然而这一图谋被民国政府粉碎,其捐赠的财富也被民国政府没收。为此,善耆郁闷了好久。

终于到民国四年(西历1915年),袁世凯准备称帝,袁世凯的这一举动,可以说将全中国的有识之士都得罪了:大清的遗老遗少认为袁世凯是乱臣贼子,应该讨伐;而革命党则认为袁世凯背叛民国,应当讨伐。

因此,当孙中山在南方发动二次革命的时候,善耆也在北方联合巴布扎布的蒙古骑兵,准备在满蒙地区发动叛乱,而后割据北中国,复辟大清。

为了筹备自己的经费,善耆把全部家产抵押给了日本,而后开始紧锣密鼓筹备叛乱,哪料到这个节骨眼上,袁世凯迫于南方讨袁革命的高涨,最终病死,而袁世凯一死,局势相对得到稳定,善耆由此不得不中止叛乱计划,而之前投入的全部家产,也付之东流。

复辟没搞成,还倾家荡产,这让善耆痛苦好久,并且,善耆也知道:自己如今倾家荡产,想继续复辟清朝,已经是万万不能了。

于是善耆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他告诉自己的三十八个子女:

从今以后,善耆家族和民国势不两立,自己的子女不许在中国做官,更不要给中国当老百姓。

善耆自己将

“生做大清人、死做大清鬼”

奉为了自己的信仰,并让下一代继承。然而他的三十八个子女中,有的却是遵守了善耆的主张——比如川岛芳子,而有的,则及时追求了进步和正义。

民国十一年,善耆去世,宣统帝赐谥号为忠。

又过了十年,善耆的女儿川岛芳子,参与了九一八事变和伪满建国,这,或许是继承了善耆的遗志。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