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后九兵团再遭大难,宋时轮焦急无计,独臂将挺身救数万大军

有历史深度普及 2024-10-11 04:08:52

长津湖之战是九兵团铭心刻骨的一场惨胜,十几万人的部队,差点没缓过劲来。

长津湖之后不久,九兵团又遭遇一次大难,这次危机的严重性比长津湖的极寒更大,数万有备而来、突袭我后方的美军精锐,将炮口直接对准九兵团将士。

宋时轮将军的命运,被谁挽救了呢?

一、北移出意外

与长津湖之战类似,这场危机也发生在一个湖旁边,北汉江沿线的华川湖,此湖是北汉江沿河筑造拦河坝形成的水库。

危机发生在这里,起初谁也想不到。

有两个原因

第一,北汉江沿线,是1951年4月下旬志愿军东线部队进攻的发起点。从这里往南打了很远,敌军纵然反攻,怎么能一下子窜到我军后方,实施割裂行动呢?要知道,大范围远距离穿插分割,这是我军的看家本事,美军竟敢关公门前耍大刀?

第二,第五次战役我军有底气。纵观前四次战役,除了第一次战役我军拥有战役突然性打的美军措手不及,或因天气和地理因素影响,或因兵力不足,或因敌攻我守,打的都不是特别好。第五次战役我军调集12个军36个步兵师(包括朝鲜人民军一部分),以及3个炮兵师,在各个作战方向上,形成对韩军3:1,对美军5:1的兵力优势。

在这样优势的条件下,谁能想到作为进攻方的我们,怎么会一夜之间攻守异势,让敌人险些兜住我们的大部队?

为什么呢?

核心原因有二:

第一,我军仍然未解决礼拜攻势的不足,物资供应支撑不了时间太长的攻势。李奇微抓住了这个短板,此事论者多有议之,笔者就不展开说了。

第二,我军穿插分割战术失灵了。

不是战术本身执行有问题,而是敌军对这个战术有准备了。穿插分割的核心要义是穿插到敌人防御阵线后面,把它与其他部分敌军割裂开,采取四面包围进攻的方法打击。

美军极其善于学习和适应战争,经过前四次战役交手,基本上摸清志愿军战法,他们采取了战役纵深连续配备兵力的作战准备,设置了三道防御线,每一道兵力都很强,贸然穿插,会引发前后两道防御线的夹击,无法达成战役割裂目的。

志司筹划设计第五次战役时,没有预料到这一变化,仍然认为美军只有战术纵深而无战役纵深,只要突破美军第一道防线,绕到他们后面,就会造成敌人全线崩溃。

结果打了两波进攻,美军不仅没有崩溃,还行有余力地积蓄力量,在志愿军礼拜攻势力竭之机,迅速发起反攻。

反攻的方式充分发挥美军机械化特点,以装甲车、机动部队,配合空军,造成极大速度优势和火力优势,反穿插志愿军纵深后方,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宋时轮九兵团就是在大部队北撤途中,中了美军的招。

九兵团奉命撤军时,按照二十七军在东南、二十军在西北(二十六军已先行撤回安全地带),统一向西北方向原出发地也就是北汉江的西北岸撤退归建,到达金化地区休整。

美军行动极快,强行越过志愿军阵线,追到北汉江沿岸,在华川湖一带与志愿军二十军遭遇,这一下把九兵团推入绝境。

什么意思呢?

九兵团现在有两个军还在北汉江东南,尤其是二十七军还没有渡过昭阳江。北汉江的地理情况,据韩国版《朝鲜战争》第二卷关于第五次战役记载,当时北汉江华川邑附近渡口,河宽约50米,水深约1.5米。可以展开其水陆两用战车。

这种渡河条件,虽说不上完全挡住志愿军渡河,但若无法充分掌握渡口并架起浮桥,部队徒涉速度极大减慢,辎重很难通过,将成为敌炮兵和飞机的活靶子。

如果美军切断北汉江渡口,扎成一个大口袋阵,九兵团两个军六七万人,缺粮少弹,后方无法补给,在敌占据绝对优势的火力打击下,将出现比长津湖之战更严重的可怕伤亡。

二、独臂将军

更可怕的是,当时九兵团上下,都对这一情况毫无察觉。

据宋时轮等人回忆,决定北移后,兵团、军和师各级指挥部都处于行军状态,对自己部队掌握都做不到及时有效,遑论掌握敌军情况。

这时,最关键的部位和角色,就是已经撤至北汉江沿岸的二十军各部。如果他们反应一般,应对失策,很有可能在美军大举合围上来之前丢掉渡口。

行军部队向西北前进,出现了混乱。

几个师的部队,不管是步兵部队,还是辎重队伍,甚至还有朝鲜人民军的小股部队,成并行交叉纵队一起走,走到灰谷岭附近,几路纵队不知道为什么停了下来。

时当半夜,远近炮声不断。

人群之中一辆吉普车也走不动,车上跳下几个人来,一路向前劝说步兵纵队让开路,让首长的车先走。

这辆车在人群之中左拐右走,来到一处急弯时,人挤人,车挤车,再也走不动了。

这时车上又跳下一人,看起来像是一位领导干部。此人带着几个人到前面查看情况,原来是一辆榴弹炮车在路边趴窝了,炮车一部分滑到公路路肩下面,一名炮兵干部正指挥几十个炮兵奋力要把炮车拉上来。

远处美军侦察机正在向这里投照明弹,炮声隆隆,从西面不断传来。

领导模样的人问炮兵干部何时能把炮拉上来。

炮兵干部说我也不知道。

领导再问,你挡住大部队行进,天亮了要出大事。

炮兵干部表示我也无能为力。

领导厉声说:“立即把这门炮推到山谷里!”

炮兵干部大声反对:“那不行,丢了这门炮我要挨处分。”

那时我国尚不具备制造榴弹炮的能力,所有炮要么是缴获的要么从苏联进口,炮十分珍贵,炮兵干部所说并不过分。

未完待续。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