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活一口气”,说的就是人的精气神。气血充足,生命力就旺盛;气血不足,体力精力都会有所下降。
好好休息确实有助于气血的生成,使身体恢复活力。但日常生活中,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却可能在无声无息中消耗我们的气血。
以下列出的五个习惯,可能你或多或少都有所涉及,这些行为可能看似无害,但长时间下来,它们对气血的损害却是不可小觑的。
1. 经常刷短视频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这里的血就是肝血。
眼睛能看得清楚,全靠肝血滋养和肝气疏泄。如果肝血不足了,眼睛就容易干涩。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短视频成为了许多人消遣的方式。
然而,长时间刷短视频不仅会过度消耗我们的精神,而且保持一种低着头、长时间静止的姿势,对颈椎、眼睛都是不小的负担,长久下来非常影响气血的流畅和身体健康。
建议: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最好不超过2小时,还可以多转转眼球,勤刮眼眶。双手握成空拳,由内向外刮动上下眼眶,直至产生酸胀感。
2. 老躺着想事情
虽然躺着看似放松,但是当大脑过度运转、思考复杂问题时,其实身体的紧张并未得到真正的放松。
“思伤脾”,思虑过度会造成脾的运化失常,时间长了,脾气虚弱,气血化生就会不足。思虑过度还会伤心神,出现心悸、健忘、失眠等症状。
建议:传统医学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的是内心清净,不拘泥于琐事,便能活得健康。
脑力劳动者不妨给自己设置一个“私人时间”,专注于自我,做做正念训练、瑜伽等,别太追求完美,培养一颗面对生活百态的大心脏。
3. 泡脚出一身汗
泡脚确实是一个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的好方法。但如果泡脚水温过高或时间过长导致全身出汗,会使得体内津液损耗,长此以往对身体也会造成损伤。
建议:泡脚的水温不要超过40℃;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
泡脚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冬主封藏”,提倡藏精养神,冬天的晚上尤其要尽量少出头汗。
4. 边吃饭边追剧
不少人吃饭时打开一个下饭剧,边吃边看,这种习惯虽然让人感到惬意,但实际上却不利于消化。同时,如果吃饭过快或过饱,都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影响气血的生成。
建议: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大家吃饭时不妨放下手机,细嚼慢咽感受食物的美味。
5. 一躺就躺一天
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坐伤肉”,所以“躺久了感觉浑身没劲”不是错觉。下班回家在沙发上一躺数小时,周末或节假日久躺不动,气血的流通就会减慢,对身体产生损耗。
建议:“动则生气”,只要动起来就有好处。休息日尽量不要一躺躺一天,平时不久坐,连续静坐不要超过50分钟,哪怕起来接个水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