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淡水鱼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出现和发展,鱼的肝病越来越频发,淡水鱼的花肝脂肪肝、绿肝、白肝、黄肝、肝胆病等,是目前主养草鱼、鲈鱼等池塘常见危害较大的问题,多发生于精养高产池塘。
下面祺茂堂生物科技小编就具体来说一下:淡水鱼的肝病有哪些?鱼肝胆病是什么引起的?淡水鱼的花肝脂肪肝、绿肝、白肝、黄肝、肝胆病的症状,原因和防治用药。
一、淡水鱼鲈鱼草鱼常见的肝病问题有哪些?
肝脏问题在水产中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尤其是以加州鲈、草鱼为代表的水产品种,淡水鱼类肝脏问题尤为突出,花肝、白肝、脂肪肝等只是最初的表征,随之而来的就是摄食减退,再严重会引起大面积死亡。
1、淡水鱼花肝 脂肪肝
脂肪肝也就是花肝,这个是在加州鲈和草鱼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因为草鱼、鲈鱼等淡水鱼本身就因其糖类代谢障碍很容易发生脂肪肝,同时投喂饲料都是高蛋白、高油脂的,长期高投喂,营养消化吸收不掉,就蓄积在脂肪。
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发病初期,病鱼游动无力,摄食后出现窜游或痉挛,外观无明显症状;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
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有时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肝脏失去光泽,质脆,用手指轻敲易碎。
胆囊明显肿大1-2倍,有时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重者胆囊充血发红,并使胆汁也成红色。有时,病鱼的脾肾也明显肿大,脏器系统同时膨大。
由于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同时伴有出血、烂鳃等症状。
2、淡水鱼绿肝
绿肝主要是胆管受阻或者胆囊破裂导致,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很多都是由于营养代谢出现血脂过高等造成,也会有细菌感染造成的情况。
引起绿肝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肝细胞损伤,导致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合成的初级胆汁酸渗透到细胞外。
另一方面绿肝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淡水鱼类的肝胰脏排泄受阻,肝细胞合成的初级胆汁进入胆囊受阻,导致鱼类出现绿肝。
3、淡水鱼黄肝
细菌感染、脂肪肝都会出现肝脏发黄,如果用手摸着感觉油那么大概率还是脂肪肝的问题,如果不是就是细菌感染了,这种在高温期比较高发一些。在养殖过程中还是要定期消毒,注意降低病原密度。
有的地区连续下了暴雨过后,开始转晴,又是高温天气,自家池塘里面的 鱼就开始大量死亡,包括像草鱼,鲈鱼,叉尾鮰等, 死亡很严重。
镜检发现有少量的锚头蚤,但是大家都知道,锚头蚤一般不会短时间引起大量死亡,后来解剖,发现不管是草鱼还是叉尾鮰, 整个内脏团都黏在一起,肝脏变成土黄色,胆囊萎缩很厉害, 而且这种情况在很多鱼身上都有发现。
4、淡水鱼白肝
白肝主要就是长期用药导致的,这就是起初跟大家说的问题,很多养殖朋友遇到病就直接用药,忽视了“健康病”,是药三分毒,长期用药毒素蓄积就会出现白肝问题,出现此问题要注意保肝促排毒。
特别是杂交草鱼因白肝病而导致大量死亡。草鱼、鲈鱼大多数的肝脏色泽较淡,呈灰白色或花斑色,少数为白色。
5、淡水鱼肝胆综合症
病情较轻时,鱼体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鱼体色、体形等无明显改变,有时尾鳍边缘发白发干,仅食欲不振,游动无力,有时焦躁不安,甚至窜出水面,生长缓慢,死亡率不高。
病情严重时,患病鱼体色发黑,色泽晦暗,鱼体有浮肿感,鳞片松动易脱落,游动不规则,失去平衡,或静止于水中。
食欲下降,反应呆滞,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翻转,不久便死亡。解剖发现肝脏颜色发生变化,呈花斑状、土黄色、黄褐色等,胆囊变大且胆汁变黑。
肝胆综合征引发的原因有很多,最大的诱因就是脂肪肝,因此在加州鲈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好脂肪肝的防控,毕竟肝脏好了,鱼无论从吃食、卖相、健康、养殖顺利的角度都是会更好的,日常保健一定不要忽视!
二、淡水鱼花肝、绿肝、黄肝、白肝、肝胆病的原因
1、氨氮,亚盐偏高
氨氮过高直接导致鱼鳃丝充血红肿,影响氧气的吸收利用,此时就算采取各种方法增氧,水体溶氧不低,也一样缺氧浮头甚至大量死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理性缺氧”。
亚硝酸盐过高,会使加州鲈、草鱼的血液、鱼鳃、肝脏中积累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通常会表现出“肝脏肿大、发白”。
肝脏又是鱼类的主要代谢和解毒器官,鱼体内的多种有害物质需要通过肝脏分解,肝脏的损伤往往会引起鱼类营养代谢失调,免疫系统紊乱,抗病力下降。
并易引发其他继发性疾病,引起死亡。所以亚硝酸盐过高会造成的是肝脏损伤等问题,可以用海得宝来降低氨氮含量。
2、水质问题,体质下降
如果发现加州鲈、草鱼出现白肝、烂鳃等情况,毫无疑问,一定是从水环境,病原和鱼自身三个方面去找原因。水环境极度恶化,污染,亚硝酸盐,氨氨等有害物质超标,肝胆解毒处于负荷状态。往往应激出血。
导致肝细胞缺氧坏死。甚至酸碱度不平衡,大部分处于偏低状况,水体过深,水体浑浊,过于清瘦,难以培肥等。
先从水质入手,检测有无氨氮,亚盐超标超标的情况,同样,再找寄生虫,还有有害细菌等,但如果你的鱼又找不到寄生虫,也没有其他异常症状,水质环境也没多大问题。
但是就是经常持续性死亡,或者有点风吹草动就死鱼,那您还是打样做个检查,看看鱼的肝胆,肠胃消化情况。如果发现肝脏有明显受损,比如肝脏发白,肠道脂肪堆积厉害,这种时候一定要注意了。
3、应激导致肝脏受损
(1)饵料应激。饵料单一,质量差,劣质或变质,或添加激素量过大,或饲料缺乏维生素C蛋能比失衡。鱼类缺乏各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类物质,营养代谢失衡,从而导致肝脏受损。
(2)密度应激。在应激初期,鱼类活动加强、运动增加、呼吸加快(鳃骨活动增加)、顶流逆进和群体活动明显,躁动不安,争向水面活动,翻滚弹跳,进而表现惊恐逃避、躲窜,无休止的游泳。
经过一定时期后,鱼类出现采食量减少甚至不采食,活动减少,游动缓慢,群体聚集势头降低,单独游至水面、轻微浮头,体色变深,衰竭、肚腹朝上、时沉时浮或沉入水底、侧睡不动,导致肝脏受损出现各种肝脏问题。
(3)营养应激。放养密度过大,水体过深,投饵过多,底质较差等,鱼类感染细菌引发肝脏问题病发。
4、为什么肝脏问题容易反复发作?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概念“肠-肝轴”,肝脏跟肠道都是机体免疫与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肝脏的门静脉会从肠道收集血液,正常情况下,门静脉血液中会含有少量致病菌及毒素。
健康的肝脏免疫系统足以应对,肠道微生态失衡会使通过门静脉的致病菌及毒素增多进而引发淡水鱼类的肝脏疾病。
三、淡水鱼类肝脏问题怎样预防和治疗?用什么药?
1、合理投喂
建议减料或者停料2-3天,观察一下鱼苗活动和死亡情况。选择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进行合理的投喂,在正常晴天的时候,3-4餐/天,建议日投喂率控制在2-2.5%,最多不超过3%;阴雨天减料,视情况建议为正常料量的一半,1-2餐/天。
要适当的控制投喂量,不能说草鱼吃多少就喂多少,这样可以避免草鱼肝脏负担过重,造成肝脏损伤。
2、用药方案
当淡水鱼类生该病时,应该以“解毒、护肝”为原则,首先停料2天,减轻肝脏负担。停料后2天后,全池喷洒“五黄粉+海得宝“,视情况加量,连续投喂5天。
喷洒或拌料五黄粉(大黄、黄连、黄柏、黄芪、黄芩等),可以有效起到保肝护胆的作用。
弥补草鱼、鲈鱼等淡水鱼类胆汁分泌不足,五黄粉可以疏通胆道,起到保肝利胆的作用,修复肝脏损伤,从而使肝脏恢复健康,用于海、淡水养殖的水产动物,对水体以及水产动物(鳃、体表等)组织致病菌有强大的抑菌、灭菌、抗病毒作用。
用法用量:用法一:每立方米水体用本品1g,兑水搅拌,全池均匀泼洒。用法二:每1kg饲料添加本品2-3g,连喂5-6天;与饲料均匀搅拌后投喂。
搭配海得宝(采用高活性最新菌株:噬菌蛭弧菌、粘红酵母、免疫多糖、促生长因子等),可以净化水质,抑制病菌,预防弧菌引起的疾病而损害淡水鱼类肝脏,导致的花肝、黄肝、绿肝、肝胆综合征等问题。
用法用量:常规用量:每亩每米用10-20毫升,每隔7-10天左右用一次,直接用本塘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以上内容由济南祺茂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欢迎您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