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四朝大佬文彦博七绝4首,才华横溢不输同期王安石、司马光

火云上有诗词 2024-12-09 04:25:39

文彦博,1006—1097 年, 宋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秋夕偶作 北宋 · 文彦博

独诵潘郎秋兴赋,闲吟谢守怨情诗。

风摇红树啼螀急,月照绿窗清漏迟。

首句“独诵潘郎秋兴赋”,潘郎指的是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安),他以其《秋兴赋》闻名,此赋以秋天的景物为引子,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慨与愁绪。文彦博在这里借用潘岳的秋兴赋,表达了自己在秋夜中独自吟诵,沉浸在秋日思绪中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

次句“闲吟谢守怨情诗”,谢守指的是南朝宋的谢朓(谢宣城),他擅长写景抒情,诗风清新自然,常有怨情之作。文彦博在这里提到谢朓的怨情诗,表明自己在秋夜中不仅吟诵古人的秋兴之作,还品味着那些带有哀怨之情的诗篇,进一步加深了诗歌中的感伤色彩。

第三句“风摇红树啼螀急”,“螀”(jiāng)即寒蝉,秋日的蝉鸣声往往带有凄切之感。这句诗通过描绘秋风摇曳着红叶满树的景象,以及寒蝉急促的啼鸣声,营造出一种秋夜的萧瑟与凄清。这种景象与声音的结合,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也更能触动人心。

末句“月照绿窗清漏迟”,“清漏”指的是漏壶中滴下的清水声,古代用以计时。这句诗通过月光洒在绿色的窗棂上,以及漏壶中缓缓滴下的清水声,描绘出一种宁静而悠长的秋夜时光。这种宁静与前面的萧瑟形成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丰富多变。同时,“清漏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让人在静谧中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重阳前两日登楼望月 北宋 · 文彦博

宝刹翚飞切紫霄,况莲开士木绵袍。

黄昏尚倚危楼望,反照南荣呗梵高。

首句:“宝刹翚飞切紫霄”,诗人以“宝刹”开篇,点明登高远望的地点是一座寺庙,而“翚飞切紫霄”则形象地描绘了寺庙建筑的雄伟与高耸,飞檐翘起,仿佛要切入云霄之中。这不仅展现了寺庙的壮观,也暗示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次句:“况莲开士木绵袍”,“莲开士”即莲花开士,是佛教中对僧人的尊称。这里诗人描绘了僧人穿着木绵袍的形象,既体现了僧人的清苦修行,也增添了画面的宁静与庄严。同时,“况”字的使用,表示诗人在欣赏寺庙建筑的同时,也对僧人的修行生活产生了敬意。

第三句:“黄昏尚倚危楼望”,诗人以“黄昏”为背景,描绘了自己仍旧倚靠在高高的城楼上眺望的情景。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登高望远的执着,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某种期待或思绪。

末句:“反照南荣呗梵高”,“反照”指的是月光映照,“南荣”指的是南方的屋脊或建筑,“呗梵高”则指梵音高亢。这句诗以月光和梵音为结尾,既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与向往。同时,梵音的高亢也似乎在呼应着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或追求。

玩月吟寄友人 北宋 · 文彦博

闻道频挥霹雳手,定知不费琰之才。

且投丹笔携诗笔,来就花间把一杯。

首句:“闻道频挥霹雳手”,诗人以“霹雳手”形容友人的才华横溢、出手不凡,形象地表达了友人在文学或政务上的卓越才能。这种夸张的手法,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高度赞扬,也增添了诗句的生动与气势。

次句:“定知不费琰之才”,“琰”为美玉,常用来比喻人的才华。诗人在此处用“不费琰之才”来强调友人的才华出众,无需过多努力便能展现出非凡的成就。这既是对友人能力的肯定,也透露出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待。

第三句:“且投丹笔携诗笔”,“丹笔”通常指批阅公文所用的红色笔,这里象征着友人在政务上的忙碌与责任。“携诗笔”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够暂时放下政务,投身于文学创作或诗歌欣赏之中。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也透露出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末句:“来就花间把一杯”,“花间”是一个充满诗意与浪漫的场景,诗人邀请友人来到花丛之间,共饮一杯。这不仅是对友人的一种热情款待,更是诗人希望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畅谈人生理想的一种表达。这句诗以轻松愉快的氛围收尾,使得整首诗在赞美与期待中增添了一份温馨与亲切。

题筹笔驿 北宋 · 文彦博

卧龙才起扶衰世,料敌谋攻后出师。

帏幄既持先圣术,肯来山驿旋沉思。

首句:“卧龙才起扶衰世”,“卧龙”是诸葛亮的别称,这里诗人用“卧龙才起”来描绘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壮举。同时,“扶衰世”也体现了诸葛亮对于当时社会动荡、国家衰微的担当与责任感。这句诗既赞美了诸葛亮的才华,也突出了他的历史地位。

次句:“料敌谋攻后出师”,“料敌谋攻”是诸葛亮军事才能的集中体现,他善于分析敌情、制定战略,确保每次出师都能取得胜利。这里的“后出师”则强调了诸葛亮在充分准备、周密谋划之后才进行北伐,体现了他的谨慎与智慧。

第三句:“帏幄既持先圣术”,“帏幄”指军帐,这里代指诸葛亮的军事指挥才能。“先圣术”则指古代圣贤的军事谋略和智慧。这句诗表明诸葛亮在军帐中手持先贤的圣明谋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末句:“肯来山驿旋沉思”,“山驿”指筹笔驿这样的山间驿站,“旋沉思”则表达了诸葛亮在此沉思谋划的情景。但诗人用“肯来”二字进行反问,实际上是在强调诸葛亮不会仅仅停留在沉思阶段,而是会将思考转化为行动,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1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