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禄:中国农运大王的儿子,8岁时过了2年牢狱生活,长大后耗时13年建造了中国首艘核潜艇

史座 2024-10-26 18:23:24

1959年,毛主席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但实际上中国核潜艇从研制到下水只用了13年。

中国刚研发核潜艇时,一没有外国技术援助,二没有核潜艇建造经验,建造时长之所以会少于美苏两国核潜艇的建造时间,得益于中国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

他就是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彭士禄。

说起彭士禄大家可能比较陌生,这是由他的职业性质所决定的,出于保密原则,彭士禄隐姓埋名几十年,奋战在中国核潜艇的研发制造一线上。

但如果说起彭湃,大家可能会有些熟悉。彭湃被毛主席誉为“农民运动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广东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就是由彭湃建立的。

而彭湃的儿子就是彭士禄。

1925年11月出生于广东汕尾的彭士禄,从小生活并不安稳,甚至还遭遇牢狱之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彭士禄的父亲彭湃和母亲蔡素屏都在领导农民革命运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双双遭到国民党的追捕。

不幸的是,由于叛徒的告密,彭士禄的母亲和父亲接连被逮捕,英勇就义。其实,彭家除了彭湃、蔡素屏夫妇之外,彭湃的第二夫人许冰、彭湃的三哥彭汉垣、七弟彭述、侄儿彭陆也相继牺牲......

彭家共有六位英雄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成为孤儿的那一年,彭士禄仅有4岁。但国民党知道彭湃作为党中央的高级领导人(1928年曾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欲想对彭湃的家人除之而后快,于是就对彭士禄发出通缉令,彭士禄躲藏多年终究还是没能躲过这一劫。

8岁的彭士禄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牢狱生活。

幸运的是,仅仅待了两年,彭士禄出狱了,从此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1940年,周恩来派人找到了彭士禄,才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彭士禄来到了大后方延安,开始他从未有过的安静的学习生活。此刻,彭士禄暗下决心,一心要学成报国,来回报那些成长之路帮助过自己的恩人。

短短几年时间里,彭士禄先后就读于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大学应用化学系学习。

鉴于彭士禄优异的学习成绩,再加上扎实的化学知识,他获得了公派苏联留学的机会,同样是学化工机械专业。1956年彭士禄共修了36门课程,以33门课的优异成绩毕业。在准备归国时,他遇到了正在苏联访问的陈赓大将。

原来陈赓大将访苏是带着重要任务来的,要选派一批留学生转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就此询问彭士禄的意见。彭士禄当即答应: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为何中央突然要在苏的留学生改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呢?

这与核潜艇有关。

当时美苏都有了核武器、核潜艇,中国却没有,而且新中国还频频遭遇核讹诈,毛主席意识到要想摆脱霸权国家核威慑,就必须自己掌握核技术。

而且就在彭士禄学习期间,1954年美国服役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核潜艇。它能从水下穿越北极,再回到美国东海岸,推动这个庞然大物潜行的就是尖端技术:原子能核动力。

这成为继原子弹爆炸后,第二次让世界震惊的消息。鹦鹉螺号核潜艇的面世,加剧了毛主席对新中国核技术人才培养的紧迫感,毛主席也想中国尽快能建造属于自己的大国重器。

彭士禄接受任务后,又在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核动力专业2年,于1958年4月以优异成绩学成回国,被分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这一年,国家正式组建了核动力潜艇工程项目,着力开始进行核动力装置预研。

不得不说,毛主席非常有先见之明。

为何呢?因为中国建造核潜艇的技术不成熟,就准备向苏联求援。1959年10月1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华,毛主席就向他提出对中国核潜艇研制提供技术支持。

没想到赫鲁晓夫傲慢地回应说:核潜艇技术复杂,花钱又非常多,你们中国搞不出来,只要我们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

赫鲁晓夫这句话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毛主席听后愤怒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幸亏毛主席提前安排留学生学习了苏联的核动力学,如果没有这个未雨绸缪的学习计划,等到现在才知道苏联根本不会提供如此绝密的核技术,那就晚了,中国的核潜艇很可能会晚出世几年。

但想建造核潜艇谈何容易,别说没有图纸、没有权威专家了,就是连核潜艇的样子,彭士禄等核科学家都没见过,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建造核潜艇比登天还难。

而且真实的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潜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器件,电缆总长近百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

尤其是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像“神话”一样可望而不可及。

难归难,这项伟大的事业还必须得做。

彭士禄被国家任命为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带领第二任总设计师黄旭华、第三任总设计师张金麟等众多科研人员隐姓埋名,艰苦攻关。

他就是全体核潜艇研发人员的“主心骨”,有关核潜艇的一切事务都由彭士禄拍板决定,队友还给他起了个绰号为“彭大胆”。

为了能读懂外文资料,彭士禄带领研发人员一边搞科研,一边学英语,连上厕所的时间也不放过,足足学了两年才基本能读懂英文,有助于加深科研人员对外国资料中关于核电站和核动力装置的了解。

在生活上,彭士禄的团队并没有因为他们是科学家而有所改善。在研发初期,正赶上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期,别说有肉了,就是连窝窝头都不一定能吃上,经常是白菜根就野菜,偶尔配上窝窝头,没有一点营养。

在技术上,国家还没有电脑等精密设备机器,仅有一台手摇计算机,于是大家就拉计算尺、打算盘,靠着中国传统计算工具没日没夜地算出那么多的数据。

由此可以看出,彭士禄研发团队既要面临生活困境,还要面临技术困境,其艰苦程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就这样,彭士禄带着一群“门外汉”,夜以继日地连续奋战,逐渐掌握了核动力装置原理及各系统、各专业间的内在关系。

1970年,由彭士禄领军建造的1:1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启动试验,主机达到满功率转数,相应的反应堆功率达99%,核动力装置的最后瓶颈终于得到突破!

这就意味着,代表中国核潜艇最复杂技术的核动力装置被彭士禄团队正式攻克了,那么离核潜艇面世也就为期不远了。

果然,1970年底,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四年后的1974年8月1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加入海军战斗序列,被命名为“长征”一号!

至此,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研发时间远低于美国、苏联,中国制造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

彭士禄带领团队耗时13年默默无闻的奋斗,终于有了成果,他也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其实,关于“中国核潜艇之父”的称号究竟是彭士禄还是黄旭华,他们两人都未承认过,彭士禄说了一句话: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不是一个人两人所能及的,是全体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有一个群体,名字叫核潜艇人!

彭老这句话说得很在理。新中国正是有了众多像彭士禄这样的“核潜艇人”、钱学森这样的“导弹人”,才撑起了中国的大国脊梁。

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可如今这位打破美苏英法核垄断的国之巨人却离我们而去。2021年3月22日,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默默地走了,享年96岁。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