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沈嫣然 2024-07-16 02:38:19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蚂蚁真能吞大象吗

震惊,中航电测竟然收购了成都飞机工业集团?

就在7月11日,深交所发布消息,中航电测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购买的旗下成飞集团100%的股权顺利通过。

更令人震惊的是,此次成飞被收购中航电测只花了174亿元。要知道截至去年年底,成飞集团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1216.76亿元。

为什么一个简单的企业并购重组竟引发了如此大的社会反响?

因为直到今天,中航电测作为上市企业,总市值也才在280亿左右不断徘徊。

所以此次收购事件也被业界戏称为“蚂蚁吞大象”。

更通俗的讲,这次收购事件更像是我们看过的爽文当中“平凡小伙迎娶了富家千金”。

中航电测能以如此低廉的价格收购实力雄厚的成飞,着实令人难以理解。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中航电测没有一定的实力,总资产比它大得多的成飞又怎么能甘心被收购?

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接着往下看。

探秘收购事件背后的原因

也许你可能不知道成飞,但是如果提起歼-20,你绝对不可能没听过,歼-20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也是我国现役最先进的战斗机。

而这么厉害的战斗机正是出自于成飞之手。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下属单位,从建国之初成立后就一直致力于民用和军用飞机的研发。

叠着国企加军工的buff,成飞被小编称之为“富家千金”一点都不为过。

而中航电测这个“平凡小伙”真的“平凡”吗?

同样作为国有企业的中航电测,它的主营业务则是电测产品和系统应用的研发,2010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虽然不如成飞“家大业大”,但咱们中航电测好歹也是上市公司,掌握着应变电测的核心技术。

一个有实力,一个有技术,所以此次收购事件对于两家来说也算是门当户对。

即使业界对此次事件戏称为“蚂蚁吞大象”,小编却认为,中航电测这只“蚂蚁”,完全有能力吞的下成飞这只“大象”。

从业务角度来看,两家联姻,成飞主外,致力于军飞机的设计研发和制造;中航电测主内,负责飞机内部传感器和应变电测的制作。

对于我国的航空工业发展来说无疑是天作之合。

特别是在全球各国航空工业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成飞和中航电测两家的双剑合璧无疑能使得中国航空工业力量有了质的飞跃,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从企业发展的方面来说,成飞作为国有军工企业能“嫁给”中航电测也一种属于国有资源的整合重组。

对于成飞未来是否也会随之“上市”,我们始终也保持着好的期待。

相信在不久后,中航电测这只“蚂蚁”,在吞下成飞这只“大象”后能展现出惊世骇俗的力量。

尽管对于此次收购事件背后的原因,社会各界也是众说纷纭,但是在小编看来,这件事情的目的终归是好的。

相信大家都乐意看到成飞和中航电测两家携手,但我们有所不知,成飞和中航电测两家的联姻之路确实走的十分坎坷。

其实早在一年前,对于中航电测和成飞两家的“姻缘”就早有眉目。

2023年1月11日,此时正值歼-20首飞12周年的纪念日,中航电测就发布了预收购成飞的消息。

本以为事情会很顺利,可是在不久之后,与中航电测合作的证券机构却突然掉了“链子”,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了证券业务暂停,而这一停就是六个月。

好在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止中航电测想要收购成飞的“心”。

半年后,中航电测抓紧联系了新的证券机构进行审计,并向深交所积极申请恢复审核。

可能是两家缘分未尽,到了6月24日,深交所同意了中航电测继续收购成飞的进程。

收购之路艰难坎坷,但是结局终究是好的。

历时17个月,直到今年七月,中航电测终于收购成功,成飞也如愿投入中航电测的怀抱。

推动收购事件背后的力量

看到这里相信会有人疑惑,对于此次中航电测收购成飞事件,是否会有国家的力量在背后牵线搭桥?

答案是一定的,中航电测和成飞两家的结合,国家在背后起到的不仅仅只是作为“月老”牵线搭桥的作用。

因为此次收购事件,跟之前发布的新“国九条”离不开干系。

“国九条”作为国务院下发的对于资本市场的指导性文件,此项文件对于资本市场的改革和指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今年发布的新“国九条”更是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而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面,国家对于中航电测收购成飞这一高质量整合重组事件也是进行了极大关注和支持,真正的发挥了资本市场的功能作用。

再一个,此次收购事件也能够极大体现了资本市场在推动国防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合并重组在背后所提供的支持。

同样也是积极响应新“国九条”政策推动下的一个良好的典范。

所以国家对于此次收购事件不可谓不重视。

对于此次收购事件同样也有人持怀疑态度,并跳出来发表疑问:

成飞被收购不排除可能会有“借壳上市”的意图,而军工企业的上市是否会存在军事机密泄露的风险?

这样的怀疑绝不是空穴来风。

按照上市公司需要向证券监管机构对于相关的产品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信息披露。

而军工企业对于披露信息内容的把控程度不到位的话,是有可能产生信息泄露的风险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是大势所趋。

通俗地来讲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所带来的效益是一个良好的循环。

在资产证券化的情况下,给军工企业加入市场化的管理,再进一步融入社会化的投资,盈利就大大地提高了。

挣的钱多了就可以把更多的钱投入到需要的地方,也就实现了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完善军工产业链。

配置优化一到位,生产效率跟着也就上来了,这样不管是对国防实力的提升还是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的提高都百利而无一害。

再者说了,国际知名度一提高,品牌效益又上来了,大家都蜂拥而来找你买武器,盈利又一次提高了。

照着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我们距离成为武器大国指日可待。

现如今,在国际上,军工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

我们必须承认,美国在这一点上做的比我们更好。

在2015年美国公布的百大军工企业中,有80%都是上市公司,相比于欧美,我国十大军工集团整体资产证券化率仅为25.37%。

这也说明在未来,在军工企业改革方面,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远。

以中航电测收购成飞为例,这尽管只是在军工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一次小小的尝试,但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们再把话说回来,军工资产证券化需要警惕军事机密的泄露,这是军工企业市场化改革道路上我们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问题。

这也是需要我们多方共同进行努力的:

从加强规范保密制度上,严格把控披露信息内容,不能多说的坚决一个字也不能提。

接着便是加强内外部监管,既要做好内部人员保密的教育培训工作,也要时刻提防外来敌对情报人员的渗透,做好内外兼修。

国家方面,通过法律和制度多方面来健全军工企业保密机制,加强保密制度建设,从法制层面上更好地进行约束。

未来展望

对于此次收购事件,社会的看法或喜或忧。

但是从种种迹象中我们能够看出,军工资产证券化是大势所趋。

对于小编来说,此次收购事件带来的影响总体利要大于弊。

但从中航电测和成飞两家企业强强联手,对于提高我国航空工业的总体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尽管在未来,国产军工企业到底要走哪条路我们现在也没有办法完全笃定。

但是机遇到来了我们就不能坐视不理。

小马过河,水到底深不深,试一试才知道。

40年前,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恢弘巨幕,抓住了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使中国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个多世纪后,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没有错过对机遇的把握,这也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一点。

所以面对军工资产证券化的浪潮,我们也不能错过。

中国人就应该有敢想敢拼的精神,顺应时代的潮流,固步自封只会让自己逐渐被埋没。

结语

中航电测收购成飞总的来说是一次好的尝试。

往小了说,这是我们在军工企业市场化改革中尝试的一小步;往大了说,这是顺应时代潮流,提升我国综合国防实力的一大步。

希望在未来,中航电测和成飞集团能够强强联手,不断创新发展,让我国的航空工业实力再上一层楼!

信息来源:《歼20即将“飞”入A股?中航电测174亿元收购成飞过会》-环球网 2024-07-12

《中断一年半中航电测重组事项恢复审核 或出资174亿收购成飞集团》-央广网 2024-06-26

《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发布、这种情况下购车有定额补贴……国务院本周重要政策》-中国政府网 2024-04-13

《军工证券化需警惕泄密 可推断战机装备情况》-中国国防报 2016-01-20

《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人民日报 2018-01-14

因头条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5秒钟您在伸出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的x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了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0 阅读:0